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动态>>正文

临沂教育“十二五”发展回眸之实验中学篇

发布日期:2016年03月28日  浏览次数:

五年时间,只是历史长河中一朵小小的浪花,却是临沂实验中学快速发展的一段辉煌历程。该校以创新求进步,以特色谋发展,走出了一条“质量和特色、实验与示范同步发展”的办学之路!

校舍建设:把学校建成“学生真心想去的地方”

6年前的临沂实验中学只有一个校区,两座教学楼,其中一座还是楼板房,各项设施比较落后。“办学就要办成让学生真心想去的地方。”祖旭东局长如是说。怎样实现这一目标?该校首先从校舍建设入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2010—2013年,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建设标准要求,该校总投资7848万元,改建了教学楼、地下多功能场地,还建有室外体育运动场以及塑胶田径场,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2013年5月,按照市委市政府“名校进北城”工作部署及市教育局的工作安排,该校接管原临沂第三十七中学为新校区。当时,该校区基本建设项目尚未完成,内部设施与教育教学设备均为零配置。针对这些实际情况,该校成立了建设工作小组,投资1400多万元,先后高标准、高配置地建设了10口物化生实验室、6口科技活动室、2口计算机、1口录播室教室及15口其他各种功能教室,高质量建设了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等室内外活动场所1.3万多平方米,所有运动场全部实现塑胶化、草皮化,大型学术报告厅与学生会议室也建设完毕。为满足“复旦家族”学校学术交流与青海省海晏县民族学校帮扶工作需要,还配套建设了高标准的宾馆式交流中心。

如今的临沂实验中学,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可升降式课桌凳、教室内空调、电气化采暖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智慧校园、校园网等信息化教育手段的运用也成为常态。“开展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利用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成长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是未来几年的工作方向之一。”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校园优美、质量优秀、人文和谐”的临沂实验中学已成为沂蒙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文化引领:敢问路在何方

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临沂实验中学要走向何方?怎样适应教改浪潮?这是临沂实验中学人一直深入思考的问题。“学校要创名牌,必须靠文化引领,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学校校长于润峰如是说。2012年,经过一个时期学校文化课题研究,学校确立了“以责立人”的核心办学理念,形成了完整的学校理念文化系统,并提出把“习惯养成教育和责任养成教育”作为办学理念的载体,积极构建师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同的精品校园。

明确了思路以后,该校马上行动起来。不断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及时补充学校管理的新力量。该校起用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中层干部,增强了学校的活力。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组织干部教师到复旦二附中开展“标杆工程”学习,到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周边兄弟学校集中培训学习。同时,该校通过召开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干部读书会等多种途径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管理知识培训。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所有教师,特别是新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

制度的约束更能提高战斗力,建立约束激励机制,实现和谐发展成了该校的工作重点。5年来,该校进一步落实了《干部教师轮流值班制度》、《教职工考勤制度》、《教职工请假销假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了教职工的考勤工作,完善了制度约束激励机制,形成了“时时有人管”的管理格局。

德育为首:习惯为基石 责任是主线

七年级6班的王金明同学早上七点准时来到学校大门口,戴上了带有“执勤”字样的红色袖章,和同班12名同学一起站在门口两侧检查所有同学的进校礼仪。这一周,全校的卫生、纪律、课间操等一切常规都由该班的这12名同学检查。这就是临沂实验中学的班级值周制度。

五年来,该校坚持以习惯养成教育为基石,以责任养成教育为主线,形成了 “一个制度、两个特色、三个主题、七类活动”的独具特色的“1237”德育体系。“一个制度”即“班级值周制度”。“两个特色”即临沂实验中学德育理念中“习惯养成教育”和“责任感养成教育”两个特色。“三个主题”是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把德育工作总体分成三个主题序列——七年级突出规范教育,主题为“规范在心中”;八年级突出责任教育,主题为“责任在我肩”;九年级突出理想教育,主题为“理想伴我行”。 “七类活动”是指举行的各种德育活动归结起来共有七个系列,其中“走遍沂蒙”行迹活动系列最具特色,该校专门编写《走遍沂蒙》校本德育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对沂蒙历史进行寻访、探究,帮助学生感悟和发现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质量为本:唱响课改旋律 抓住质量生命线

“新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临沂实验中学积极构建高效教学体系,力争在教学上体现新素质教育的特色。

在课程设置上,坚持开齐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按国家省课程计划要求,制定了符合课程标准、科学合理的课程表,在完成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需要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开发对学生“真正有意义”的校本课程。五年来,临沂实验中学已开发出“趣味足球”等校本课程57个。

在教学管理上,坚持减负增效。该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不以考试成绩给教师、学生排名次,不给学生增加任何的课业和经济负担。减负增效使学生有了提升预习、自学能力的时间,更有了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可能。学校成立了文学社、摄影社、篮球社等20余个社团组织。

在课堂教学上,不断探索新路子。该校全面推行“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在空间和活动力度上的约束和限制,激发了每个同学积极参与学习的热忱,改变了学生愿听不愿说、愿记不愿议的学习习惯,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打造出了“教师教学生动、学生学习主动、课堂过程互动、学生全员能动”的动态课堂。

另外,该校还试点了分层教学的走班教学模式。老校区九年级四个班作为实验班级,将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四科进行分层走班教学,有效地解决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吃不了”的问题,实验效果显著。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十二五“期间,该校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居全市领先水平,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既多才多艺、又综合素质突出的学子。该校经典诵读连续四次获全市第一名,学生男子篮球队在全市中学生篮球联赛中荣获第二名,参加省市声乐、器乐、舞蹈、书画等比赛的学生屡获佳绩。

临沂实验中学这一片智慧的沃土,记载着莘莘学子求知的足迹,绵延着花季少年的期盼。相信,临沂实验中学人一定会继续以清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求真的学风,用独特的思辨能力、宽阔的文化视野,向着“责任盈心、人文传承的精品学校”的目标大步迈进!

上一条:临沂教育“十二五”发展回眸之沂州实验学校篇 下一条:临沂市副市长赵爱华调研全市教育工作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