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4日,《德育报》头版头条报道科技教育助力扶贫典型经验,内容如下:
扶贫扶智放飞梦想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创客教育助力贫困学子科技梦
本报通讯员杨德林梁福喜
“我的科幻画获得全省一等奖,要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了!”得知获奖的消息,临沂朱陈小学左涵同学难掩内心的激动。左涵同学只是罗庄区众多获奖学子中的普通一员。2019年,罗庄区学生获得市级以上荣誉260余项,省级以上 153项,国家级以上91 项。2020年以来,罗庄区学生创新作品先后获得各级奖项200余项,在11月上旬举行的FTF无人机国家级选拔赛中,该区中小学有6支代表队获得优异成绩,将代表山东省参全国竞赛。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是罗庄区大力开展“科技教育扶贫扶智”改革创新实践,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传承“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取得的丰硕成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罗庄区作为沂蒙老区的一个新兴工业区,学校里进城务工子女占比大,城乡教育质量不均衡。该区分析脱贫攻坚新形势,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每年组织全区各中小学举办一届“科技节”,将创客教育与扶贫扶智相结合,用科学知识启迪沂蒙老区学子创新思维,点燃学生创造火花。现如今,罗庄区中小学科技节已惠及包括贫困家庭孩子在内的全区中小学生,成为支持学生在未来发展、创造社会价值方面的重要抓手。
党建引领、统筹协调
为做好科技教育助力教育扶贫,罗庄区成立了以区教体局局长张灏为组长的教育扶贫领导小组,各学校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在“借力创客教育、开展扶贫扶智”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多次召开会议,明确任务目标、强化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 “战斗堡垒”作用,积极统筹协调本校教育扶贫的各项工作。
邵钦是罗庄区褚墩镇中心小学的一名学生,因家庭的变故,只能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并且爷爷身患重病,常年卧床不起,一家人生活非常艰难。生活的磨难没有压垮小邵钦,她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创客教育活动。有一年七巧科技竞赛中,她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全国总决赛。那年的竞赛地点设在浙江衢州,参加比赛时又有科技夏令营活动,总共需要1800多元的费用,这可难坏了邵钦一家。学校党支部了解到情况后,决定给予全力扶持:该生所有参赛费用由学校提供,学校生活中的午餐、校服、作业本等费用全部免费。这些举措极大鼓舞了小邵钦,她在那届全国七巧科技总决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并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勤奋,逐渐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在疫情期间,罗庄区除了协调当地企业援助贫困生价值50余万元的平板电脑与网络流量,让贫困学生安装上了宽带并开通wifi覆盖外,还采取党员教师“一对一帮扶”建档立卡贫困生的形式,让1700余名党员教师每人帮扶一名贫困学生,做到送学上门,教孩子们网上学习,为他们答疑解惑,确保了没有一位贫困学生因为疫情而拉下功课。
借力创客教育,点亮科技梦想
精准扶贫,找准方向,扶志扶智。“借力创客教育,点亮科技梦想”,罗庄区每年一届的科技节给该区的学子们带来了一场科技盛宴。4月,七巧科技活动;5月,科学体验调查;7-8月,七巧科技全国赛;9月,科技小论文、小制作评选;10月,航模竞赛;11月,科幻画、3D打印、机器人竞赛;12月,科技创新大赛……这些特色科技活动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有机结合,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既有专题讲座,又有学科竞赛、实践操作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课上课下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
罗庄区还通过加强校园创客空间建设助力科技教育扶贫。早在2015年,该区高都小学就以高标准建立起山东省首个农村小学创客空间——果壳智造空间。高都小学果壳智造空间以“Scratch软件、Arduino硬件、智能机器人、3D打印、无人机、开源硬件”等技术为核心,将智能控制和编程等科学技术作为实施创客教育的重要元素。目前,空间已形成集科技研发中心、教学活动区、创意讨论区、材料加工区、生物探究区、作品展示区等几大科技教育区域,空间器材均按省教育厅创客空间建设标准配备,砂轮机、手电钻、手电创、学生用微型机床、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开源电子器材包等创客工具器材一应俱全。在这里,孩子们既可以进行科学实验,又可以进行智能拼装,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从动手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满足了小创客们学习和活动的需求,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创客教育水平。目前全区其他农村中小学也参照高都小学建立了创客实验室,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创造诉求,开设不同的创客教育课程。
创客教育的广泛开展,启迪了沂蒙老区学子的科技梦想,提升了他们的科学素养,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助力学生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阻断贫穷代际传递。
分析个体、精准发力
在全区中小学科技节大环境里,罗庄区倡导“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原则,因地因人,适时引导、精准发力,扶贫扶智工作中取到了可喜成效。如今,每所学校因师资力量、生源结构、文化积淀等差异,都形成了学校自身特色;每位同学因天赋与爱好的差别而各不相同,有了自己科技创造的特长与爱好。临沂河北小学是位于罗庄区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村级小学,主要生源以外来务工子女为主,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不好。该校从最简单的“纸飞机”航模、七巧板等项目寻找科技教育突破口。经过几年的努力,具有临沂河北小学特色的创客教育在当地逐渐形成影响,该校宋远博同学就在该校创客教育活动中获益匪浅。他家里兄弟姐妹较多,母亲待业在家,随父亲务工进城求学,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但该生喜欢科技,尤其对七巧板情有独钟。学校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积极培养并给予扶持。宋远博同学七巧科技成绩突飞猛进,在2019年获得全国七巧科技竞赛二等奖的好成绩。临沂河北小学也在各级开展的航模与七巧科技赛事中多人次获得大奖,并数次赢得“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
跟踪成长,成就梦想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成长的过程中,因某一个点(如某项科技爱好)被激发,可能引爆他辉煌的一生。罗庄区正是利用这一教育规律,借力创客教育,扶贫扶智。在开展创客教育的过程中,借助学生参与科技活动,除锻炼孩子们动脑动手能力外,还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好的习惯,打造不服输,敢挑战的精神,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钟以墨是罗庄区沂堂镇麒麟山村一名普通农家子弟,以前学习成绩一般。但自从担任沂堂镇中心小学创意编程兴趣小组组长后,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本组同学服务。对老师交给的训练任务,他团结组员不折不挠、有条不紊地完成。在他的带领下,该小组仅2019年就荣获“罗庄区创意编程竞赛”一等奖5个,二等奖4个,其个人也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老师及时抓住这一点,大力鼓励与引导,让钟以墨倍受鼓舞。因此他上课时更加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各科学习任务。同时,他还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达到了耐心细致、百问不厌的境界。现在,钟以墨同学立志长大后当一名编程设计师,成为同学身边品学兼优的好榜样。罗庄区临沂第十九中学致力于科技创新教育的课程开发和特色研究,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已达4万余件,150余名同学的创新作品获得国家专利证书。近几年,该校已经有200余名同学通过科技创新途径顺利考入全国各大高校,让科技教育成就了农村孩子的大学梦。
近年来,罗庄区科技教育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辖区内已形成了临沂高都小学的“果壳智造”、临沂第二十中学的“创客机器人”、临沂朱陈小学的“七巧科技”、临沂光耀学校的“陶艺制作”等有区域影响力的创客课程体系。临沂高都小学与临沂第二十中学2019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首批人工智能试点校”。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罗庄区借力创客教育,开展扶贫扶智工作惠及了区内贫困家庭的孩子。对于贫困学子来说,教育扶持就是双隐形的翅膀。蓬勃开展的创客教育,为更多的贫困家庭的孩子点亮一盏灯,打开一扇窗,为他们的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