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临沭县职成教工作经验

发布日期:2008年04月16日  浏览次数:

4月3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以山东临沭村头“大学堂”让农民走上致富路为题,对临沭县通过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给予了重点报道,在各级主流媒体产生了广泛影响,提高了临沂教育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临沭县为让农民走上致富路,探索构建的村头“大学堂”模式,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和借鉴。现将全文予以转发。 (办公室)

山东临沭 村头“大学堂”让农民走上致富路

免费教授农民技能提前培训初高中生

本报讯(记者 陶继新 通讯员 胡怀旭)4月3日,对于农村青年袁香莲来说可是个好日子,她不仅领到了镇里免费发放的成人中专培训教材,成了一名中专班学员,还领到了一张600元的生活补助银行卡。在山东省临沭县,像小袁这样领着补贴念中专的农民青年今年就有579名,县财政为他们每人每年1500元的职业教育扶持资金“埋单”。

近年来,临沭县结合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县教育局依托职业中专建起了职成教中心,在各乡镇设立了中专班教学点,依托村委会、村小学建立了109所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县政府还设立了职业与成人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办学指导委员会,及时与林业、农业、畜牧、科技等部门沟通信息,掌握全县农业生产发展动态,指导乡镇成人学校办学。

蛟龙镇中街农民刘相红做梦也想不到,在自己的家门口就读上了中专班,给她授课的人竟然是在县农业局工作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刘建文。在该县,给农民授课的老师既有县农技部门的专家、职教中心教师,也有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技术能人。玉山镇成教副校长尹彦成就是当地茶叶加工的技术权威,积累了丰富的茶叶种植加工经验,被乡镇党委、政府聘任负责全乡镇的茶叶生产技术管理,并承担“御园春”茶叶科研项目,他开发的系列产品已进行了商标注册。店头镇成教副校长陈德宁到济南、泰安等地高校学习,引进、试验并推广面包虫、土鳖虫等特种动物饲养,使20多户农民受益。

该县还针对每年有不少初中毕业生“落地秀才”返乡务农的实际,把培训的课堂前移,为确保学生毕业即能务农打下了基础。2001年,教育部、农业部下发《关于在农村普通初中试行“绿色证书”教育的指导意见》后,该县在全县广泛组织毕业年级学生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每年不低于50学时,学习结束可以初步掌握1至2门实用致富技术。目前,该项培训已推广至高中阶段。2006年高中毕业的陈书卿回到家乡后,在中专班掌握了观赏植物栽培技术,建起了一个观赏植物苗圃,还开办了一家花店,月收入近4000元。

“以前不懂技术,外出打工没有人愿意要,有了技术证书就等于领到了就业‘绿卡’,俺今后找工作容易多了!”经过培训,该县青云镇大蔡庄村农民于家宁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车工初级证书,在毕业典礼上他喜滋滋地说。

据悉,自2001年以来,该县已有超过10万名初、高中学生手持“红色毕业证”和“绿色教育证”双证毕业,12900名农民经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人均年收入7624元,成为建设新农村、服务新农村的生力军。2007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57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6%和16%。在临沭,这个被誉为农民村头“大学堂”的成人教育中专班正在为提升农业管理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编后:对农民经济扶贫很重要,而通过文化和科技改变他们的命运,进而提升他们的素质,这是更有价值的一种“扶贫”。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掌握的不只是科学知识,而是提升了思想、开阔了眼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山东省临沭县对农民的培训,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创新工程。农民从培训中学到了知识,从拥有知识中获得了“绿色”证书,进而开创了一条优质的就业通道。

当前,从农村进入初中和高中的学生,毕业后有相当一部分还要重返农村,成为新的农民。如果他们在校期间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技术准备,就难以适应新农村发展的要求。让学生在校期间提前掌握发展农业的知识技能,毕业后就能快速上岗,有路可走。

《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6日第1版

上一条:《现代教育导报》临沂记者站在全省记者站工作暨培训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下一条:《山东教育》、《现代教育导报》先后刊发临沂三中伊永贵老师的事迹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