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中国教育报》推介临沂力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08日  浏览次数:

12月7日,《中国教育报》三版以“让老区孩子都能上‘好’学”为主标题,“山东省临沂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纪实”为副标题,推介了临沂力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和经验。该报在标题前指出,1996年6月,临沂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实现了“两基”,2001年,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称号。近年来,临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积极作为,用占全]1/24的经济支撑起了占全省人口1/9的基础教育,并在全国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探索出一条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同时,以实践案例的形式,报道了罗庄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现将全文转发如下。

1996年6月,临沂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实现了“两基”,2001年,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称号。近年来,临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积极作为,用占全省1/24的经济支撑起了占全省人口1/9的基础教育,并在全国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探索出一条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让老区孩子都能上

——山东省临沂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特约通讯员 刘金松/文

“以往我们农村学校用旱厕,又脏又臭,特别是夏天,蚊蝇满天飞,严重影响师生生活。现在有了水冲式厕所,既方便又卫生,我们农村学校的师生也能享受城里学校一样的条件了。”说起学校的变化,蒙阴县常路镇中心小学校长秦贞元感触颇多,办学条件这几年确实变了个大样。这是临沂市实施学校规范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在临沂,仅2007年就有58所学校通过了“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近年来,临沂市大力发展教育,用占全省1/24的经济支撑起了占全省人口1/9的基础教育。更为不易的是,当地想尽办法,逐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努力让老区的孩子上“好”学,在全国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探索出了一条区域内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今年1月,教育部副部长、国家总督学陈小娅在视察临沂教育后给予这样的评价:临沂教育工作搞得很扎实,有说服力,临沂教育具有代表性,值得很好地学习和借鉴。

大手笔

勾勒教育均衡发展框架

地处山东省东南部的临沂市俗称沂蒙山区,既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经济欠发达,但临沂的教育并不落后。2001年,临沂市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称号。

2006年,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的卢立海就任临沂市教育局局长,成为临沂教育再次起跳的新一届带头人。如何站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临沂教育的大发展、新跨越?当地在深入调研、思考的基础上形成共识:统筹协调发展城乡教育,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切实维护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教育权益。”卢立海说。围绕这一战略目标,临沂市确立了“落实政府责任,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队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与实现有内涵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

政策是行动的先导。临沂市确立了坚持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用人优先补充、教师待遇优先落实和教育问题优先解决的教育优先发展策略。同时,当地不断强化“抓教育就是抓第一资源,就是抓发展后劲、抓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抓‘第一要务’”的意识,科学制定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划。该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将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在政策上为均衡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2007年以来,临沂市在公用经费分配过程中,重点向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县区、农村薄弱学校倾斜,为农村学校发展提供经费保证。同时,当地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分级承担保障机制。大量资金的投入,为统筹协调全市各区县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临沂市成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07年秋季至2009年秋季,本着实现“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临沂市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费补助1835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5238人次,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权得到了切实保障。

“近年来,临沂市积极实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坚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把工作的着力点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目的就是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使更多的农村孩子能享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临沂市副市长左沛廷如是说。

新作为

着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要把工作重心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上来,要把着力点放在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把改造薄弱学校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努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这是卢立海对教育均衡的基本观点。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之下,从2007年至2009年,临沂市累计投入校舍危房改造资金7.5亿元,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1708个,新建校舍100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40万平方米,消除危房123万平方米,建成了一批安全坚固的永久性校舍。据统计,3年所改造的项目、建成面积和资金投入均为过去6年的总和。

如今,崭新的教学大楼、漂亮的学生公寓、宽阔平整的操场、大气而干净的学生餐厅已成为沂蒙大地上的一道道亮丽景观。地处沂蒙山腹地的蒙阴县既是山区又是库区,近年来该县倾力打造的“蒙阴模式”引起广泛关注。“蒙阴模式”的核心是全面建设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针对农村学校生源减少、学校布局分散、办学不成规模、教育教学质量低的实际状况,从2005年开始,我们在蒙阴、垛庄、野店3个乡镇试点成功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实施了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蒙阴县县长丰程秀说。

在实施过程中,蒙阴县把危房改造与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结合起来,通过采取向上级争取一块、县里投入一块、乡镇配套一块、社会募集一块、资产盘活一块的办法,先后投入资金9929万元,新建教学楼、学生公寓楼46栋、11.5万平方米,基本每个乡镇都有了一所规模在1500人至2000人的标准化学校,使辖区内三至六年级的农村学生全部都能集中到乡镇中心小学寄宿就读。“俺上的学校和城里的学校一样好,教室里有电脑,有电视,还能学英语。”蒙阴县垛庄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石静说。

标准化学校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了农村办学质量,同时也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找到了途径。程淑君是蒙阴县垛庄镇中心小学的一名生活指导教师,她感慨地说:“实行寄宿制,对小学生各方面发展都有好处,尤其是对农村留守儿童,更是一种温暖和关怀。”像程淑君一样,每位生活教师都是在用无私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着学生的心。

每到金秋,在临沂市兰山区算起来位置偏远的李官镇中心小学,它的校园都会成为菊花的海洋。校园内朵朵菊花盛开,争相竞艳,芳香宜人,令人流连忘返。学校教学楼里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图书室等配套齐全,如果不是身处其中,还真以为到了城里的学校。该校一名姓李的学生家长深有感触地说:

上一条:《光明日报》报道临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就 下一条:《中国教育报》发表卢立海局长署名文章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