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山东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临沂教育

发布日期:2012年01月11日  浏览次数:

日前,《山东教育报》头版头条对临沂市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工作进行了重点报道,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蒙山沂水书写新丰碑

——临沂市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刘金松

2010年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后,临沂市积极推进了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吹响了加快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建设的冲锋号。

在2011年3月18日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张少军指出,加快建设富裕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必须切实加强教育工作,要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适应和促进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实现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建设区域领先的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的战略目标,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提高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临沂是人口大市,也是教育大市。据统计,该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144.5万人(不含幼儿园)。在推进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上,市长张务锋说:“教育是民生之基,再困难也要舍得在教育上花钱。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确保教育经费在2012年达到国家、省规定标准,并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为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临沂市认真谋划部署了全市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决策,制定并出台了《临沂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临沂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临沂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加强队伍建设为关键点,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努力提高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快推进了临沂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由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迈进的征程。

今年,国家和省加大财政教育投入会议召开后,临沂市及时召开了全市加大财政教育投入会议,印发了《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1]22号文件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通知》,进一步加大了教育财政投入。据了解,2011年1至10月份临沂财政支出达到192.02亿元,其中预算内教育支出43.6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22.75%,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据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左沛廷介绍,2011年以来,临沂市严格执行了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教育费附加统一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税额的3%进行征收。截至目前,该市已征收教育费附加3.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7.48%;征收地方附加2.0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8倍;征收土地出让金近2亿元,保障了临沂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

五年级学生薛俊岩家住蒙阴县桃墟镇孙麻村,离学校10多公里,以前靠父母来回接送上学。自从镇里建起了农村标准化学校,她成了一名寄宿生,每周回家一次,再也不用为上学而奔波劳苦了。

“在这样漂亮的学校里学习、生活,我感觉真高兴、真幸福。这里的生活条件比家里好,每当星期五要回家的时候,我还真不想回家。”薛俊岩说出了心里话。据了解,像薛俊岩一样,在蒙阴县已有2.4万多名小学生,从偏远的农村小学走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在环境优美的学校里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作为革命老区,临沂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现在面临的难题是如何让每名学生都能“上好学”。近年来,临沂市针对农村小学布局分散、规模小、条件差的实际,把学校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工程,以此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以蒙阴县为例,目前,该县每个乡镇均建起了1所标准化寄宿制中心学校,三至六年级的偏远农村学生全部集中到乡镇中心小学寄宿学习。桃墟镇中心小学以前只能满足周围8个村的孩子走读。现在,学校建起2栋教学楼和1栋餐厅公寓综合楼,能满足全镇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在校住读。

在临沂市教育局,记者了解到,2006年以来,临沂市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课桌凳更新、校舍安全、教育信息化、教学仪器更新等系列民生工程的资金累计达30多亿元,其中用于校舍改造的资金就达到了15.5亿元,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质的飞跃。在沂蒙山区,崭新的教学大楼、漂亮的学生公寓、宽阔而平整的操场、整洁卫生的学校餐厅、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随处可见,标准化学校已成为农村的一道道亮丽景观。

为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2011年,临沂市投资3.4亿元,维修加固校舍37万平方米。为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该市确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规划到2013年全面完成新建校舍238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70万平方米的任务。

在农村校舍基本实现楼房化的同时,临沂市还着力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工程”,使该市100%的特殊教育学校、80%的农村初中、70%的乡镇中心小学、30%的村办联小的教学仪器设备基本达到了国家配备标准,使农村教育教学步入了信息化、现代化,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目前,临沂市中小学师机比例达到2∶1,生机比例达到17∶1。市教育局局长卢立海说,未来5年,临沂市将至少建成500所标准数字化校园,利用信息技术推动老区教育跨越式发展和整体质量提升。

河东区在全区范围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使全区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据河东区教育局副局长宋建轶介绍,河东区高标准实施“教育城域网建设、专任教师人手一机、多媒体班班通、微机室和校本资源库建设”五大工程,并建立了校本教学资源库,实现了课程管理、班级管理、学生成长管理、考试管理、教师专业成长管理、后勤管理和档案管理等七大系统的数字化。

为解决学生喝凉水、吃冷饭、冬季取暖及使用露天旱厕等问题,临沂市以山东省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契机,在2009年试点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农村中小学的“211工程”(即“两热一暖一改”),并认真编制了2010年至2013年建设规划。去年,全市投入资金3588万元,改造完成学校257所,惠及农村中小学15.2万人。

对许多农村学生来说,最难熬的就是冬天教室里的冷。今年冬天,兰山区白沙埠中心小学安装的被称为“天地合一”的太阳能和地热相结合的取暖设施,为该校的900多名师生带来了福音,上课时冷得跺脚的日子已成为历史的回忆。在蒙阴县桃墟镇中心小学,记者看到,学校所有教室均安装了太阳能空调,还开发利用沼气为伙房提供了清洁能源。该校校长刘乃昌说,太阳能冷暖空调无污染,而且比传统空调节能50%以上。

加快推进标准化幼儿园建设

卢立海告诉记者,由于原有体制的影响,临沂的学前教育形成了“三少三多”的状况,即公办的少,民办的多;注册的少,不注册的多;合格的少,不合格的多。现在国家把学前教育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提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对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推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应加强学前教育立法,从制度层面对学前教育建设、收费、管理等各方面进行规范。

为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临沂市制定了《临沂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联合市发改委、财政局等8个部门下发了《临沂市学前教育普及计划(2011-2015年)》,设立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奖励建设完成的幼儿园。2011年,临沂将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工程列为市政府“十大为民工程”之一,提出完成新建141所、改扩建382所幼儿园的建设任务。

在2011年11月14日全市召开的民生建设大会上,学前教育又被列为了全市十项民生大事的第三项、二十件民生实事中的第四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提出今后临沂市将进一步加快标准化幼儿园建设,落实《临沂市2011-2013年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按照“一中心村一园、一社区一园”的原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全面推进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工程。在加快学前教育三年普及上,临沂已确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12年,所有县区和乡镇将完成政府建设示范幼儿园的任务。到2013年,临沂将新建幼儿园430所,改扩建923所,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2%。其中,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分别达到总数的60%,公办幼儿教师占公办幼儿园教师总数的50%,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所有乡镇中心幼儿园通过省级认定。

临沂北城新区建设指挥部负责人说,伴随着新区的建设,规划同步建设的48所幼儿园由开发商建成后,将无偿交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政府为幼儿园提供教育经费和教学设施,配备幼儿教师。记者看到,临沂各县区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标准化幼儿园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2007年以来,临沂用于改善幼儿园办学条件的资金累计达到3.5亿元,其中仅2011年就投入了2.49亿元。目前,临沂市幼儿园共有2184所,在园幼儿26.1万人,其中公办幼儿园509所,在园幼儿8.6万人,民办幼儿园1675所,在园幼儿17.5万人,全市学前教育普及率达60%。

超前规划城区学校建设

临沂市委、市政府意识到,能否让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已成为事关临沂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在新一轮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临沂市把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和做大优质教育资源合二为一,实行教育配套设施和城市建设一体规划的策略,优先建设学校。

朴园小学是临沂市2010年一次性投资6.7亿元优先规划建设的13所中小学之一。为了满足新区部分已入住居民子女就学的需求,朴园小学已于2010年9月高标准建成后正式开始招生。2011年,在与新城区一体规划、优先建设13所中小学的基础上,北城新区又启动了二期学校建设工程,规划投资6.7亿元新建7所学校,并同步建设48所幼儿园,准备迎接近年来入住和回迁的居民子女就学。

从远处看,北城新区的任何一所学校色彩都格外亮丽。置身于这些校园内,记者发现,这些学校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环境优雅。但在标志性建筑设计上,中学和小学又风格迥异,小学建筑标志全为“博士帽”,中学建筑标志全为“智慧塔”。在宏伟、气派、壮观的楼群中,这些学校就宛如镶嵌于北城新区的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为大美临沂城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近年来,临沂市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缩影。

临沂市在新城建设中做到了“教育规划与城市规划同步,教育投入与城市建设投入同步,学校建设标准与城市发展同步,部门联动与学校发展需求同步”,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新建小区教育配套设施落后、居民子女就学难的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临沂市还采取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中每平方米拿出20元,开发单位和社区均摊一部分,学校建设项目一律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学校建设资金来源问题。

把师资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来抓

农村教师短缺、水平参差不齐、学历层次低、年龄老化等诸多问题多年来一直严重困扰着临沂教育的发展。为全面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素质,临沂市委、市政府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建立了教师年补充机制、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城乡教师帮扶机制和教师专业成长激励机制等4个新机制。市政府明确规定,城镇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没有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支教期不少于1年;城镇凡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在编在职的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新补充教师一律充实到农村中小学教学第一线。近年来,临沂市选聘新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每年都在2500人以上。在郯城县,记者了解到,近3年来该县共从城镇中小学选派优秀教师200余名,进驻全县17个乡镇近50所学区和村小开展支教工作。支教工作的开展,不仅缓解了农村小学师资紧张的局面,也带动了被支教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使被支教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工程的实施,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基本保证。“十一五”以来,临沂市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级、省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如山东省年度十大教育创新人物王清群、王立华、刘建宇、李世良、赵华剑、李健梅、姜怀顺等。目前,该市有国家级骨干教师99人,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19人,山东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7人、省特级教师163人、省级优秀教师243人、省级教学能手680人,全市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9.66%、99.64%、96.35%。

在教师的精心培育和用心浇灌下,临沂的学子们沐浴着现代教育的和煦阳光,享受着学习带来的乐趣,茁壮成长为祖国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

上一条:《临沂日报》头版头条:教育优先 打造民生幸福之城 下一条:《山东教育报》头版倒头条:两份特殊的礼物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