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山东教育报》头版倒头条报道苍山县职教中心办学经验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29日  浏览次数:

2012年8月6日,《山东教育报》头版倒头条报道了临沂市苍山县职教中心办学经验。全文如下:

苍山县职教中心围绕就业育人才

本报记者 杨祥瑞 通讯员 冯立新 王学忠

6月的一个清晨,苍山县职教中心热闹非凡。该中心的92名学生将奔赴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工作,上百位家长特地赶来为孩子送行。刘志法就是其中的一位。刘志法高兴地对记者说:“孩子当初来职教中心上学,我还真有点不愿意。没想到经过两年的学习,孩子不仅学到了一技之长,还在上海的大企业谋到了工作。现在看来当初让孩子来这里上学真是选对了学校!”近日,记者走进县职教中心,亲身感受了该校围绕就业育人才开展的工作。

“毕业即就业”

就业是职业教育的“出口”,只有“出口”畅通了,职业教育才有活力。苍山县职教中心围绕拓宽就业渠道,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设置专业课程,并采取劳务合作、引进企业文化、校企互派师资、实用教材共同研发、实习指导、岗前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实用型人才。苏州昱鑫科技是一家以电子加工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面临着招工难、员工素质低的问题,而机电专业是苍山县职教中心的拳头专业。2011年,双方一拍即合,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最新技术,发放实习工资,学生实习期满即转为正式员工,使“学生”与“工人”角色实现“无缝对接”。目前,该校已与烟台、青岛、上海、苏州、昆山等地的几十家大型企业达成了生产实习、毕业生就业合作协议,在学校办学、学生就业和企业培训上实现了“多赢”。该校每年都要输送数百名毕业生进入青岛海尔、上海松下、上海天马、昱鑫科技(苏州)、罗技科技、红领制衣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工作,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实现了学生“毕业即就业”的目标。

“车间是教室,工人即学生,师傅当教师”

“教室里种庄稼,黑板上修机器”是职业教育的“软肋”,学生在校只学理论知识,到企业上岗只会“纸上谈兵”。而苍山县职教中心留给人的印象是“车间是教室,工人即学生,师傅当教师”。该校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把模拟演示性训练变为在生产现场“真刀真枪”的练兵,把教室搬到实训车间或企业。记者跟随苍山县职教中心领导到位于该县西环路的新广源汽修厂随访学生时,看到2011级汽修班的十几名学生正在汽修车间维护保养、钣金、烤漆等不同岗位上干得热火朝天。

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让苍山县职教中心在学生就业上尝到了甜头。该校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筹集资金600万元建起了实训楼,设置了数控技术、电力拖动、电气焊、电子装配、家电维修、汽车维修、车工、钳工和中高速电动缝纫机等实习实训室24个,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该校还紧紧抓住国家加大职业教育投资的契机,申请了中央及地方财政支持的数控设备资金360万元,新建数控车间,使学校实训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职教中心上三年,不花家里一分钱”

该校学生90%来自农村,其中30%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为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学校提出了“职教中心上三年,不花家里一分钱”的口号。该校采取半工半读的方式,组织学生在校学习半年至一年,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后,到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既提高了专业技能,又解决了学习、生活的部分费用,从而达到帮助贫困生低费或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目的,使学校出特色、学生得实惠、工厂增效益,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

记者在该校采访时,遇到刚从黄岛聚贤电子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归来的109名学生。2011级机电专业学生申胜男说,实习期间,她每月可领到1000多元工资,一个学期下来就有了5000多元的收入,相当于自己一年的生活费。学校负责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学生在校期间一般要到企业顶岗实习半年左右,按学生月实习收入1000多元计算,半年下来就有6000多元,加上两年3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就接近1万元,基本满足学生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这样既不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又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

上一条:《中国教育报》基教中心主任时晓玲来临沂采访 下一条:《山东教育报》:还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