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临沂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工作

发布日期:2012年10月10日  浏览次数:

日前,《临沂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工作,全文如下。

以一流教育促发展 以公平教育惠民生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提升教育“短板”

本报讯 近来,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工作加快推进:临沂大学第二附属小学揭牌,临沂外国语学校与加拿大BS海外教育局就SBS美加国际学校临沂校区合作办学签署框架协议,各学校硬件设施安装和改建利用暑期加快进行……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事业也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努力以一流设施、一流师资打造一流的现代化教育,让社区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徐福田说。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教育教学是以乡镇中小学为基础的。随着入园企业的持续增加以及旧村改造的快速推进,这种教学条件已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2008年,结合全市《城区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开发区编制完成了《临沂经济开发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布局整体规划》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在这两个规划指导下,开发区将中小学布局调整与社区建设相结合,不断整合有效资源,在确保规模适度集中的同时,持续提高办学质量。以临沂外国语学校为代表的5所新学校拔地而起,原有的中小学校经过重新布局调整、改建扩建,均达到国家办学条件标准,成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点。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投入。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当地实际,创新思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设施配套建设的意见》,界定了建设责任主体和部门分工、投资渠道、管理权限,构建了管委会、街道和社区、开发企业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的经费保障体系。初级中学新建实行财政划拨;还建居住区小学和幼儿园由还建社区投入,开发区财政以奖代补;开发性居住区学校由开发企业负责,形成了管委会、社区和企业“三驾马车”有效拉动的持续投入机制。几年来,开发区教育方面的投入累计达到2亿多元,校舍安全工程高速推进,教学条件改善实现了质的飞跃。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实力。让孩子在最好的学校里接受最优质的教育是开发区努力的方向。该区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最根本的基础工作来抓,近年来共补充新教师103名,面向全省招聘省市级优秀骨干教师45名。优秀教师在分配时重点向联小、村小倾斜,不但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引进了源头活水,有效缓解了教师队伍紧缺的状况,而且从根本上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实现了优质师资共享。为了提高师德建设水平,该区广泛开展师德巡回演讲、评选“十佳师德标兵”等活动。为了提升教师素质,该区每年划拨教科研和教师教育专项经费60万元,实施《教师教育工作计划》;采取“请进走出”、举办论坛等多种形式,构建了校本培训为主、网络培训为辅的教师教育体系;与北师大建立合作平台,每年安排500余人次到全国名校学习。这些措施为教干教师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目前一支为学、为师、为人和谐统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基本形成。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发区教育部门经过广泛调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见》,引领各学校走“一校一特、一校一品”的学校文化建设之路,积极推动特色育人工作开展。临沂外国语学校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引导师生“同读一本书”;临沂第三十三中学大力实施“一场五通道”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临沂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外聘书法教师率先开设书法课;开发区三小的《三字经》、《千字文》弘扬了传统文化,李公河小学的红色文化系列课程挖掘了地方资源……该区将全市唯一一所外国语学校的建设发展列为重大专题,与北京师范大学安博教育集团、临沂大学、南京大学等签署了课程合作协议,为在我市工作的外国专家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满足当地孩子出国深造提供了便利。(李磊)

上一条:山东教育报:临沂沂水两姐妹用玉米秸救起落水女孩 下一条:《中国教育报》基教中心主任时晓玲来临沂采访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