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0日,《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五版报道了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中心小学孝文化。全文如下:
位于孝圣故里的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中心小学,立足家乡传统孝文化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孝道教育,通过实施孝本课程落实、特色文化熏陶、学科课程渗透、主题活动深化、科学评价促进的融合策略,让孝在这里生长,爱在这里流淌——
做美孝文章念校本真经
白沙埠中心小学坐落于临沂市孝河之畔,与卧冰亭依水相连,与王祥祠隔河相望,与孝河园前后相邻……丰富的孝文化资源,为学校开展孝道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也以此为使命,立足校本开孝课、造阵地、拓资源、建文化,使孝道教育根植沃土,开花结果。
孝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相互交融
为了让“孝”本课程能长成参天大树,并展示生命价值,学校创造性地做好结合文章,使“孝”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相互交融。各学科教师立足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在的孝、爱因素,进行课堂教学渗透,教育学生带着一种感恩、崇敬的心态去学习、实践、感受。语文、英语学科充分挖掘教材本身语言美、情境美、故事美、人物美等因素,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心相通、情相牵,去感受自然的壮丽、英雄的伟岸;品生、品社学科充分挖掘教材本身和谐美、道理美、心灵美、情感美等因素,让学生知荣明耻、知法守纪、知恩图报、知善养德;数学、科学、劳动、综合实践等学科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形式美、逻辑美、成果美、哲理美等因素,让学生勇于挑战,乐于探索,善于创造;音体美等学科则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艺术美、韵律美、内涵美等因素,让学生去发现美丽,欣赏别人,感恩生活。
学科课程的有机渗透,使“孝”本课程成为有本之木,并使孝、爱得以汇聚,为孝道教育深入开展和孝的自然生长提供了生命之泉。
校园文化与主题活动相得益彰
学校在加强校本课程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分孝道叙事篇、经典诵孝篇、画说孝道篇、课题研孝篇、形象展孝篇、情景思孝篇等篇章,通过校徽、校旗、校歌、校训、感孝墙、馨德亭、孝长廊、赏荷园、听孝石等具体事物和阵地进行系列展现,使校园成为一部生动的孝道教科书。
同时,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学校对孝道教育分主题推进六心活动,即开展家庭献孝心、邻里献爱心、同学献诚心、社区献热心、祖国献忠心、一生有良心等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十孝活动,即卧冰亭里感孝、孝友祠里听孝、孝道长廊解孝、孝河水边说孝、颐心诗廊诵孝、实践课堂讲孝、自主活动践孝、路队诵经歌孝、激情绽放扬孝、搭建擂台评孝等。学校建设了以二十四孝故事为主题的孝长廊,学生行至其中如身临孝境,并在滨河感孝墙边诵读二十四孝叙事诗以明理寄情,在颐心诗廊里诵读孝经以陶冶情操,开展论坛讲自己对孝的理解以相互交流;学生还走进家庭、社区、工厂奉爱意,抒情怀,把孝道编成三字歌传唱,用自己的睿智和慧眼去发现和讴歌生活中的孝心人、爱心人,倡导善行孝举。
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为了使孝道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德智体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学校最大限度发挥评价功能,采取课堂、活动、成果三板块,兴趣、习惯、过程、实践、发展五条线,学生相互评、教师主体评、家长参与评、学校全面评四主体的综合评价策略,着重落实以“孝心最美丽”为主题,以争做“孝形象大使、小孝星”为依托的升级达标评价;以“爱心在呼唤”为主题,以“爱的储蓄”为依托的活动成果评价;以“感恩在行动”为主题,以“传统节日真情奉献”活动为依托的行为习惯评价;以“责任在感召”为主题,以行为规范主题月、良好习惯主题月、学习质量主题月、才艺展示主题月为依托的综合发展评价。学校采取赋星争旗的办法,让学生在序列评价中养成习惯、提升技能、实现发展。
扎实的课程建设,鲜明的主题活动,多元的评价体系,让孝文化逐渐深入人心,使学生在思想、语言、行为上都有了很大变化,养成了爱学习、勤动手、善研究、有爱心、懂责任、乐助人的好习惯。学校中涌现出了一批关心集体的热心人、扶危济困的善心人、拾金不昧的好心人、助人为乐的爱心人。他们用心感悟孝道文化,用爱承传孝道文明,用情践行致孝善举,用志谱写爱的篇章。 (龚学豪,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