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临沂日报》县域头版头条报道沂南教育工作

发布日期:2013年06月28日  浏览次数:

近年来,沂南县通过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真正践行了“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实现了教育均衡发展。2013年6月26日,《临沂日报》县域版头版头条刊发了《沂南:提升教育夯实民生之基》,报道了该县的具体做法。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沂南讯:“俺两口子都在县城打工,孩子在县城就近入学。现在每天接送孩子,不仅不耽误工作,一家四口还能生活在一起,我们感到很幸福!”谈到孩子的入学问题,沂南县岸堤镇进城务工人员刘存军夫妇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去年以来,沂南新建了第四实验小学和城关中学,新增82个学班,可容纳4100名新生就读,有效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驻城学校教学资源紧张、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十八大报告首次将教育放在了民生之首,凸显出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关注。“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这句话对于沂南来说,不仅是响亮的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工作,这几年沂南县在教育投入上呈现出“纵比年年有进步,横比年年有攀升”的态势,教育事业快速、均衡发展,进一步满足了12万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深化基础教育提升,推进教育民生项目建设。推动农村学校建设,投资3.5亿元,为全县农村中小学新建、在建教学楼39座、综合楼7座、公寓楼22座、餐厅16座、平房1344间,总建筑面积26.4万平方米。硬化地面4.3万平方米,新建院墙4650米,整体搬迁新建了马牧池中学和鲁庄中心小学,消除危房面积15万平方米;推动县城学校建设,先后投资1.2亿元,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新建了第四实验小学和城关实验中学,整体搬迁新建了沂南四中。加大了沂南二小、沂南三小、沂南三中、卧龙学校等县城学校的维修改造力度,共新建、在建楼房、餐厅16座,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县城学校办学档次进一步提升;推动公办幼儿园建设,学前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升,投入7012多万元,完成了23所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和61所联小附设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同时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对19所公办幼儿园进行了办园资格评估审验和注册,全县新增入园幼儿11833多名,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100%,有效解决了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推动学校标准化建设,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先后投入资金4.7亿元用于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卧龙学校、依汶中学、苏村中学、库沟中学等中学,双堠小学、石门小学、青驼小学、河阳小学等中心小学,辛集镇石泉联小等村联小等20余处学校达到了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投入2200多万元,添置教师用机5541台,学生用机5580台,改造普通教室多媒体化871口,全县中小学三分之一以上普通教室实现了多媒体化,全部完成了“校校通”网络的连接和调试,初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施农村中小学图书配备工程,投入760万元,为全县义务教育学校配备图书130万册。推动平安校园创建,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健全和完善网格化责任管理体系,确保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全方位、全时空、全覆盖、无缝隙管理。加强学校安全设施建设,投资522多万元,建立全县校园监控平台,视频监控实现了学校全覆盖。同时加快推进“211”工程(热水、热饭、取暖、改厕工程)。投入资金1600余万元,改善了144处中小学取暖、热水热饭条件,新建厕所水冲式厕所33处,全县村联小基本完成取暖和热水热饭工程,农村中小学师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推动保障能力建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健全。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一免一补”政策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今年上半年,发放学前教育助学金224万元,受助学生3736人;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费153万元,受助学生2358人;发放高中国家助学金88万元,受助学生1173人;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201万元,受助学生2687人次,为576名中职学生退学费66万元;为15名大学生村官发入学费和助学贷款补偿资金12.5万元;引进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物资等共计100余万元,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全县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辍学。

上一条:《山东教育报》综合版报道临沂:让实实在在的投入数字说话 下一条:《山东教育报》头版报道沂南幼儿园展示“‘神十’遨游太空”主题绘画活动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