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鲁南商报》“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一)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25日  浏览次数:

河东最美乡村教师李斌:

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

李斌,94年参加工作,现任教于郑旺镇中心小学。19年辛勤耕耘,她始终情系三尺讲台,心系每个学生。她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更把所有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对事业的追求,对学生的挚爱,使她在教学工作中迸发出火一样的热情,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甘为人师的幸福。

一份爱心,联结了十二年的师生情

2008年的一天,李老师意外地收到了一封信,开头的几句话却让她永远也忘不了,“敬爱的李老师,您好!收到我的信,您一定很吃惊。十二年过去了,也许您已经不记得我这个学生了……”

等不及读完信,李老师就急切地翻到最后一页,一个久已模糊的名字豁然出现在眼前:孟娟。

这时,往事一幕幕一下子浮上了李老师的心头。那是1996年秋,她刚刚接手一个新班,在一个雨天里,她发现班上的孟娟竟然没来上课。那个年代通讯设备不发达,一时无法联系到家长。于是,李老师跟学校领导打了个招呼,就往孟娟家赶。

当她出现在孟娟家中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间破旧的土房,屋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而此时的孟娟手上缠满了绷带,躺在床上瑟瑟发抖。她的母亲含泪告诉李老师:“孩子爷爷得了肝癌,需要动手术,得花两万多元,孩子又不小心把胳膊摔成了骨折,家里实在没钱再给她治疗了。”李老师说,她当时心里一紧,非常难受。

回到学校,李老师马上开展了“向孟娟献爱心”的主题班会活动。李老师也从每月只有不到四百元的工资中拿出二百元,全班同学也纷纷为她捐钱捐物。

李老师说,在她眼中,每位学生都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看到孟娟的来信,她在激动之余,更感到无比欣慰。

一份执着,为了学生舍弃小家

回首这十九年的教育历程,李老师说:“对于每一个我所教过的学生,我问心无愧的。”但是对于家人,她却充满愧疚。每天晚上,她都把年幼的儿子一人放在家中,自己来到教学楼批改作业,直到深夜才回到家中,大多数时候儿子已经躺在沙发上睡着了。因为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顾不上给儿子检查作业,甚至连他是不是吃饱了、穿暖了也常常忽视。

在李老师的眼中,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很少抽出时间去看看父母、公婆。2011年的冬天,接到公公的电话:“你奶奶快不行了,快回家看看吧!”她利用中午放学的时间赶回家中,匆匆见过奶奶一面后她又忙着返回学校上课。然而,就在她返校没多久,就传来了奶奶去世的噩耗,那一面竟成了永别,这造成李老师终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十九年来,李老师所代的班级成绩始终在全镇名列前茅,而李老师也因此获得了许多荣誉,曾多次获市区级教学成绩优秀奖,2007年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2012年被评为河东区三八红旗手,多次被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区级骨干教师、区级教学能手。她还多次参加河东区组织的讲课比赛、教学基本功技能比赛,获一等奖。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获一、二等奖,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2006年、2008年、2012年被评为区十佳班主任,多次被评为区优秀班主任、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06年、2012年被评为区级优秀教研组长。2009年被评为区级师德标兵,多次被评为区级“蓓蕾读书工程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区级一争一创先进个人,她所负责的高年级办公室被评为区级青年文明岗。

上一条:《鲁南商报》“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二) 下一条:《临沂日报》“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一)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