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沂蒙晚报》“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二)

发布日期:2013年08月01日  浏览次数:

李斌:能认出61个学生的字迹

她是学生眼中的“最美老师”;她是同行眼中的“拼命三郎”;她是家长眼中的“三好园丁”。李斌,一个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用行动抒写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十九年从教生涯,她未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始终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对待每位学生,这也赢得家长和学生的亲近和尊重。

主动请缨从低年级带

7月30日上午,记者见到李斌时她正在某书法培训班门口,静静等候儿子放学,每年寒暑假是她作为母亲能为孩子多做些事的时候。

1994年,刚毕业不久的李斌被分配到了河东区郑旺镇红瑞完小成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李斌来说“比较轻松”,但李斌不安于这种现状,2010年底,她向所在的郑旺镇中心小学申请从一年级开始带学生。一年级的学生最难带,李斌却主动请缨,她的决定让很多老师难以理解。

回想起三年前,李斌坦言“很累,非常吃力”。很多学生顽皮难管,自理能力不强,教室和卫生区都是李斌亲自打扫,后来在她的带领下,学生慢慢学会了,直到现在每次打扫卫生她还是带着学生一块干。

做得多,说得也多,是李斌的特点。学生的作业逐字逐句改,特别是考试前期,有时忙到晚上12点。

慢慢地,李斌清亮的嗓子变得沙哑了,身体也一度透支。这些年来,她带的班级,每次考试都是全镇数一数二。

61名学生61种字迹,她认准分毫不差

从一年级教到三年级,让李斌对班里的61名孩子难舍难分,也与学生家长成为好朋友。在与记者交谈间隙,李斌打出的一个询问电话,让她决定到学生家走访,不再等儿子放学。“这个学生是我一对一帮扶的,家长说孩子作业有些题空着不会做,趁着这段时间我去辅导下。”李斌起身说,要是下午五点之前忙不完,就让朋友把儿子捎回家。

20多分钟后,记者与李斌一起来到郑旺镇朱家郑旺村刘玉秋家。“李老师不仅负责,也很细心,他们班里有61名学生,每个学生的字迹她都能认出来,我们都敬佩她。”在刘爱乾夫妇眼里,李斌是位有责任心、细心的老师,然而这位老师也有“发怒”的时候。刘爱乾说,李老师经常打电话告诉他们儿子在学校的表现,遇到家长不理解、不关心孩子的情况,李斌也会批评他们。“这才是认真负责,儿子在她手里俺放心,孩子学习成绩进步很快。”刘爱乾说。

可以说,在李斌班里的学生都是幸运的。班里有个学生是一个反应有些迟钝的孩子,她写的作业不仔细辨认,很难认清写的是什么。家长也一次次地抱怨,不管怎么教,就是教不好。她的考试成绩几乎都是不及格,可就是这样的孩子,李斌也从未放弃。从考试成绩为C,到现在每次考B或A,她的成绩逐步提高,学生有了自信,家长也看到了希望。

称职的老师,“不及格”的妈妈

给刘玉秋辅导完作业已是下午4点30分许,李斌决定不再跑20多分钟的路程接儿子放学,便打电话给朋友让儿子搭个顺风车。“儿子习惯了,从小没在他身上用过心,我这个当妈的不及格啊。”说到这,李斌的眼眶湿润了。

与学生相处时间多了,自己的孩子自然就照顾得少,李斌的儿子每天都自己回家吃饭。不仅如此,为了给学生批改作业,李斌基本上晚上10点才回家,这个习惯已坚持了十几年。“大多数时候儿子已躺在沙发上睡着了,有时眼泪还没干……”李斌哽咽着说,每当这时她就悄悄地把儿子抱到床上。对于儿子,李斌心存歉疚。为了工作,经常顾不上给他检查作业,甚至连他是不是吃饱了、穿暖了也常常忽视。

前几天,李斌收到一条短信,让她意外也让她惊喜。一个十几年前教的学生发短信问候李斌,让她注意身体,并准备有时间回家探望。“有付出就有回报,身为老师知道自己的学生有出息了,就是最大的回报,一切付出都值得。”李斌说,带完这批学生,她还会选择从一年级带另一批,她的教师生涯中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上一条:《鲁南商报》“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四) 下一条:《山东教育报》报道临沭县大学生村官的“趣味课堂”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