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中国教育报》报道临港经济开发区校园趣味体育活动

发布日期:2013年11月25日  浏览次数:

11月25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临港经济开发区校园趣味体育活动,全文如下:

寓“体”于“乐”,学生不再“宅”

学生们你一群我一组,各自画地为“城”,跳竹竿舞、“编花篮”、“同舟共济”,个个忙得不亦乐乎,活动现场人声鼎沸、欢乐不断……这是记者日前在山东省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第六中学趣味体育活动中看到的场景。

“以前每到大课间、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总会有一部分学生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请假逃避跑操,‘宅’在教室或宿舍里。”该校负责人冯守浩说,孩子们不爱运动,势必会影响健康成长,解决学生“宅”的问题已成为扎实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首要课题。

针对部分学生逃避锻炼的现象,临港经济开发区教体局成立了“学生逃避活动”专项课题研究小组,对管理干部、班主任、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不同层次的调研。结果显示,正是传统的“一盘菜”、“大一统”式体育活动使孩子们失去了积极参与运动的兴趣。对此,课题组提出了趣味体育活动的概念,建议将艺术、文化元素有机整合到体育活动中,要求各学校在保障常规体育活动的前提下,深入挖掘、积极融合现代体育运动与传统优秀体育项目中的资源,重新策划活动方案,努力设计新颖项目,提高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运动需求和健身愿望。各学校按照年级高低、兴趣爱好和性格差异,将不同类型的学生精心分组,确保学生全员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推动“一校一品”趣味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为了给孩子们开好趣味体育活动的‘小灶’,我们增添了竹竿舞、兔子舞、‘编花篮’、‘踏木板’、‘蛇形跑’、五步拳、绳操、韵律操等几十个花样体育项目。”临港二中校长张夫亭说,他们还充分借助班级、社团、学习小组、实践探究小组等现有活动团体,开展了小组体育游戏、团体竞技运动等活动,使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现了“趣味变脸”。

趣味体育活动开展以来,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纷纷反映,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中途溜走的现象消失了,主动参与、积极策划的增多了,孩子们都沉浸在活动的乐趣之中,脸上天天绽放着笑容。(通讯员 胡怀旭 夏德好)

上一条:《中国教育报》报道郯城设教育执法办公室 下一条:《中国教育报》:山东沂水明年教育报刊订数近三千份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