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大众日报》:临港区打造“自主学习共同体”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04日  浏览次数:

日前,《大众日报》报道临沂临港区教体局建设学生成长共同体经验做法,全文转载如下:

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临沂临港区打造“自主学习共同体”

从自主探究到合作交流,学生由独坐自主变换为小组合围就坐,倾听、表达、讨论、争辩;从展现学习成果到纠错点评,孩子们竞相冲向安装在教室四面墙壁的黑板书写探究结论,修订答案。这是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第五中学建设自育自学共同体后出现的热闹景象。

近年来,临港区教体局秉持“学生主体、有序发展、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为突破点和主抓手,着力构建“自学共同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探索出了一条通往生本教育的路子。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如何去学。”在这一教育思想的引领下,临港区教体局深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指导全区各中小学遵循“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分组原则和“自主互助、合作共赢”的有效学习理念,以构建自主互助型课堂为着力点,在原有合作学习小组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学共同体,实施“小先生”教管机制。每个共同体选配一位“首要小先生”,负责共同体的发展与成长:组织学员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带动优秀学员帮助困难学员解决课堂学习障碍,检查、督促全体学员完成课业任务,乃至协助教师规划共同体的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

教育心理学“ABC理论”表明,B把从A那里学到知识,传授到C时,得益最大的不是A,也不是C,而恰恰是B。所以,当“小先生”也是提升自己的难得机遇。

“缺少文化引领共同体必定会成为强弩之末。”小先生们的强烈反应给了老师们这样的启示。临港区教体局提出了“文化引领,丰实内涵,催发自育”的建设主张。要求各中小学加强共同体的文化建设和内涵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先后借助“好例教室”、“星级教研室”等教研平台,指导中小学校不同学段的班级定制个性化的共同体名片、共同体之歌、共同体徽标,加强共同体规则、学风的建设与管理,引导学员感悟共同体的文化内涵;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展评、“唱响共同体之歌”、青春演讲、象棋对决等主题活动,组建了以共同体为主干的生活联盟,不断延伸共同体活动的生活触角,提升学员们的情感体验;举办“共同体沙龙”班级论坛,解决阻碍共同体发展的屏障。

临港区教体局指导全区各中小学秉承“问题即课题”的科研态度,将学习共同体建设纳入课题研究的范围,取得了重要成果。《初中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的研究》《初中生作业布置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研究》《中考复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快速城镇化态势下区域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等一大批省市级课题相继结题或立项,使共同体破茧成蝶、快速成长起来。

全区各中小学将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检测质量以及日常组织纪律、卫生习惯等纳入评价内容,赋予不同评价项目科学的指标权重。通过开展每周一次的学员自评、每月一次的团体互评活动,极大提高了共同体的积极性。临港二中确立了激励性评价为主导的管理策略,在共同体层面,开设的“最佳参与奖”、“最具默契奖”、“最佳创意奖”等十余个奖项,让共同体学员分享到了集体合作的荣誉和乐趣;在学员层面,开设的“快乐智慧星”、“优秀金点子”、“人气小先生”等奖项,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催发了共同体层次性成长。临港六中实施了“捆绑式”评价策略,通过控制优生展示机会、鼓励中下游学生发言作答的办法,树立了评价团队的价值导向,使共同体优生自觉结对差生,呈现出学员“一帮一、对对红、团团火”的良好成长态势。(通讯员 夏德好)

上一条:《沂蒙晚报》:“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起航 下一条:《山东教育报》:临沂河东6万余家长成为“编外教师”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