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山东省教育电视台报道临沂市特殊教育中心陈晓岚老师一家三代奉献教育事业的事迹,弘扬特殊教育世家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家教理念和教育追求。
祖父陈鸿年,出生于1914年。解放前曾任临沂南坛小学校长。祖父1934年在临沂东姜园小学任教职的时候,面对的问题之一是师资力量薄弱,当时创造性的引入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小先生制,也就是导生制,在当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937年因为抗战爆发,中辍教育事业,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再次扎根一线,投身于教育行业,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倡导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在师生中有极好的口碑。
父亲陈治理,出生于1950年,1975年临沂聋哑学校参加工作,历任临沂市聋哑学校校长、临沂市盲校校长。在特殊教育岗位工作30余年里,大部分时间致力于聋校教学的研究和管理。担任班主任工作17年,摸索和倡导班主任的“四心精神”,即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做到“爱心,细心,耐心,恒心”,在全市特殊教育战线得到了肯定和全面的推广。立足于聋学生学习实际,坚持对聋人的口语教学,倡导“口语教学为主,手势语为辅,落实到书面语”的教育理念。此外其在聋童学前教育上推出的“聋健一体化教育”观念在我省当时亦是首创。
陈晓岚,受家族教育观念和传统的影响从父辈手中接过教育事业接力棒,继续投身特殊教育,自2004年参加工作至今,11年时间中有10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教学中秉承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兴趣,引导学生规划人生蓝图。
陈晓岚一家三代扎身教育事业的事迹,正如同一路走来的沂蒙教育事业,正是这一个个教育世家诲人不倦、星火相传的坚持和追求,以及广大一线教师的奉献和奋斗,谱写出今天有教无类,英才辈出的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