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第一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牛纪英:
用爱与智慧点亮孩子的未来
■个人简介:牛纪英,临沂市第一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曾获得齐鲁名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临沂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语文、思品、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均获得山东省赛课一等奖。
■教学感悟:孩子就像是一滴水,如果把他滴进大海里并不显眼,但如果把他滴在荷叶上,那么他就是一滴闪亮的水珠。老师就是托起荷叶的那个人,要为孩子搭建起舞台,让他们成长得更加自信。
有这样一位语文老师,她从教21年,沉静地坚守在教学一线,谈起课堂教学,她总是滔滔不绝;说到自己的学生,她更是津津乐道。
她和孩子们一起徜徉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之中,陪孩子们一起经历春夏秋冬,花开花落,在三尺讲台上收获着自己幸福的教育人生。她就是临沂市第一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牛纪英。
一只飞蛾就是一个新课题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10月27日下午,临沂一小五年级十班的教室里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学生们像往常一样,在语文老师牛纪英的带领下,开始了以《最后一分钟》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学生们积极上讲台朗诵、踊跃地发表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而牛纪英则在台下点评。整个课堂让人感觉轻松自在却又不失教学严谨。
“语文学习不能局限在课堂和教材中,语文学习的触角应该伸向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所以,牛纪英的课总是形式多样、变幻莫测。
一节语文课上,牛纪英正在带领学生们学习《盘古开天地》,窗外突然飞来一只彩色飞蛾,瞬间就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牛纪英并没有因此呵斥学生们,相反,她爬上桌子,把飞蛾抓了下来。她要为学生们上一堂关于飞蛾的课。
牛纪英让每个学生仔细地观察这只小飞蛾,看看它长得有什么特点,猜猜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关于这只再平常不过的飞蛾,学生们讨论得非常热烈。之后,牛纪英给学生们布置了一篇《飞蛾来到我教室》的命题作文,记录下这件趣事。
打破课本界限快乐读写
21年的从教经历,让牛纪英在语文教学上研究颇深。在她看来,语文学习在于积累。牛纪英打破课本的界限,重新构建语文课堂教学,倡导语文主题学习,摈弃繁琐的文本分析,减少老师的讲,留给学生更多的读写时间。根据四季特点,她构建了《四季的读写》课程,结合临沂当地的特点,她开发了富有人文色彩的关于家乡的课程。
中秋节到来之际,牛纪英没有像往常一样教授课本知识,而是让学生们查询中秋节的来历,讲述关于中秋的故事、传说,诵读颂月诗词。不仅如此,牛纪英还组织了一次名为《邀一轮明月吟唱》中秋诗词歌会。
“带着”学生看世界
牛纪英不仅善于将生活点滴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更是不放过任何可以锻炼学生写作能力、拓宽学生视野的机会。无论她走到哪里,都会将学生的视野带到哪里。
2014年3月,牛纪英随山东省教育厅赴澳大利亚培训考察。在澳洲的20多天的时间里,她每天选取澳洲的一个话题写成文章,并附上习作指南,发到班级邮箱中。课上,任课教师引领孩子们学习,再根据这一话题写下自己的感悟与思考。澳洲之行,牛纪英与学生写下了30多万字的感悟,编辑成书《跟我一起看澳洲》。
“路漫漫其修远兮”,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牛纪英作为一名实践者,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教学,以负责的态度对待学生,用爱心、耐心、慧心与恒心陪孩子共同成长。
校长说
读书已然成为一种学校文化
“牛纪英老师不仅自己喜欢读书,还引领学生海量阅读,让学生在读写中丰富人文涵养,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会让孩子一生受益。”临沂市第一实验小学校长刘相俊说,现在,在一小,读书不但是一种风气,更是一种学校文化。
刘相俊说,在一小像牛纪英一样引导学生们海量阅读的老师还大有人在。除了老师,学校也大力支持学生们海量阅读。2014年,学校新建了学生图书阅览室,20万册经典图书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保障,真正实现了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内阅读常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