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临沂日报》以“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 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为题,报道了2016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全文如下:
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我市将消化50%的“大班额”、采取临时专户编制应对我市中小学教师缺口、全面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打造职业教育特色品牌,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消化50%的“大班额”。据统计,目前我市现有中小学班级2万多个,超过国家和省规定的“大班额”占近一半,其中城镇“大班额”又占总数的80%以上。在去年召开的全市民生工作会上,解决“大班额”问题被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计划用三年时间新建、改扩建城镇普通中小学204所,到2017年底前基本解决“大班额”问题。为此要求各县区按照“合理布局、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落实主体责任,用足用好政策,统筹考虑城镇规模、人口结构、服务半径等因素,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年内新建、改扩建城镇普通中小学68所,消化50%的“大班额”。
采取临时专户编制应对我市中小学教师缺口。据了解,按现行教师编制标准测算,目前我市中小学教师数量是足够的,甚至总体超编,但具体到某个区域、某一学科又存在缺编现象。为及时调整教师编制,完善补充机制,搞好优化重组,更好地满足学校师资需求,我市在事业单位编制总量内,利用精简压缩和事业单位改革等方式收回编制,建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对满编超编的中小学需要补充专任教师的,使用临时专户编制予以补充。专户编制不计入中小学编制总额,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单独管理。
全面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和生活补助政策。从今年起,我市在中小学教师招考中将以县区为单位,不分城区、农村学校岗位,统一招聘、统一分配,并向乡村学校倾斜,有条件的县区可以采取先面试后笔试的方式招聘教师。全面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和生活补助政策,提高绩效工资中的班主任津贴,鼓励更多优秀教师走向农村、扎根基层。将继续健全教干带课制度,注重学校“内部挖潜”,让优秀教干重返课堂任教,加快缓解农村中小学教师不足的状况。
“全面改薄”工程继续实施。目前,我市仍有部分农村小学没有食堂,8%的义务教育学校未完成改厕工程,67%的义务教育学校无取暖设施。为此,今年我市各县要加大政策、资金、用地等支持力度,提升基本办学条件,完善“两热一暖一改”等配套设施,确保年内完成536所农村学校“全面改薄”任务,改厕、取暖工程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50%。同时,要把“全面改薄”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对贫困村薄弱学校要高度关注、重点突破,确保超前完成建设任务。
打造职业教育特色品牌。当前,我市“三引一促”推进有力,企业“二次创业”拉开帷幕,商城国际化步伐加快,特别是随着众泰汽车、修正药业、中兴通讯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这为职业教育对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但目前我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单一、教师教学方式陈旧,学生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就要求各职业院校尽快推进供给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同时,要推进产学研深度结合,健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抓好公共实训中心建设,与企业合作办学、对口就业、融合发展,努力培养更多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