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鲁南商报》树人周刊以“义堂中学: 从农村走向世界”为题报道了该校的典型做法。全文如下:
4月下旬,第十届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在美国路易斯维尔举行,来自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等31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75支队伍参加了比赛。义堂中学代表队荣获VEXIQ团体工程挑战赛中学组亚军,并获得最佳活力奖。这也是本次世锦赛获奖团队中唯一一所初中,而且是一所农村学校。
义堂中学:
从农村走向世界
他们和冠军团队只差一球
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创办于2007年,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器人活动,旨在通过推广教育型机器人,拓展中小学学生和大学生对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领域兴趣,提高团队合作精神、领导才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世界高级别的机器人比赛,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每年都吸引着全球二三十个国家,上百万青少年参与活动,所有选手都要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到美国参加总决赛。该项比赛要求参加比赛的代表队自行设计、编程并制作机器人。参赛的机器人既能自动程序控制,又能通过遥控器控制,在特定的竞赛场地上,按照一定的规则完成既定的任务。义堂中学参加的VEXIQ项目是“狂飙投篮”,要求参赛选手设计的机器人能够在一分钟内把一定区域里的44个球投入球框。
团队挑战赛中,参赛队员需要跟随机抽取的其他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比赛,义堂中学代表队先后跟国内外11支队伍组成联盟。预赛中,无论和哪个国家的选手合作,义堂中学的团队都作为主力稳扎稳打,排名一直位居前列。“决赛的时候,联盟团队出了一点小意外,一个球蹦出了球框,这是一个从未出现的意外情况。我们在演练时都是得满分的。最终投进了43个,比冠军少了一个球。”如果44个球全部投进,按照预赛排名,义堂中学将会获得团体赛世界冠军。“虽然有些遗憾,但竞技比赛的魅力就在这里。”教练胡耀征面带微笑,给记者讲述了精彩的比赛场景。
60多门校本课程打造个性教育
一个条件、师资都有限的农村中学是怎样战胜了世界先进国家的学校,站在了世界级的领奖台上?义堂中学校长王存德说,这要得益于学校的校本课程。
5年前,王存德初到义堂中学任校长时,就对学生情况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让他感慨万千。城区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有高远的志向,有升入更高学校深造的目标。而这里的孩子,很多都没有升学的打算,甚至很多家长也希望孩子能早点退学好回家帮忙。
“面对差异巨大的学生,我们秉承‘眼中无差生,人人可成才’的理念,让所有学生三年初中都不白上,我们要给所有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王存德说。人各有志,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成才路径,也就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学校要尽量为2700多名学生订制适合自己的个性教育,实行分层分类教育,不搞“一刀切”,不搞“大呼隆”。
农村中学一线任课教师缺乏,必须优先安排在国家规定课程教学中。学校就整合资源,60多门校本课程全部由艺体信教师、后勤教辅人员以及社会有专业技能的人员任教。为了提升课程品质,满足师生更高的学习需求,学校相继聘请了10余位临沂大学的教授到校开课。一位曾经参加国画课的学生自豪地跟家长说,她跟校长成了“同班同学”。
胡耀征老师善长科技制作,学校就支持他开设了机器人和航模课程,并组建了社团。这个社团的学生在省市以上比赛中共获奖112项,在山东省航模比赛中多次创造全省记录,并打破全国记录。机器人研发成绩更为显著,共取得省级冠军3项、亚军1项,国家级亚军、季军和一等奖各1项,亚洲亚军2项、金奖1项。今年4月,两名学生又在胡耀征老师的指导下获得了世锦赛团体赛亚军。
“15班”让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初中阶段,要不要提前让学生接触企业,积累就业知识和实践?哪些学生适合这样的教育?进入初三后,学生明显出现思想分化,一部分学生致力考取重点高中,他们需要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而另一部分学生已经有辍学打工的念头,扰乱课堂秩序的情况时有发生。经过不断思索,义堂中学组建了“15班”,逐步探索出校企联合的教学路子。
“单从学习角度看,后进学生身上可能存在不少让老师头疼的问题;但换个角度看,这些学生在其他方面可能比学习上的尖子生还要强。学生的智力各有所长,教育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要给后进生找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成才渠道。”义堂中学校长王存德说。
2011年起,义堂中学按照学生自愿原则,从毕业年级14个班中分别抽出部分不愿升学的学生组成第15班。与其他班级不同,15班的课程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机电、美术、音乐、体育、电脑、操作……只要学生们想学的,学校就为他们聘请专业老师,创造最有利的学习条件。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动手实践,学校甚至还承包了一家企业的生产线。
就这样,由“后进生”组成的15班不但没有发展成学校的“恶性肿瘤”,还成了校园中积极活跃的正能量。以第一届15班为原型撰写的《15班的兄弟们》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评为“精彩教育瞬间”。至今,义堂中学每一届15班都有各自的特点,教育的方法也各有不同,但每届15班的故事却同样精彩,“人人可成才”的教育理念始终在他们身上接力。
从世界级的比赛上载誉归来,胡耀征老师和周致远、刘荣豪两位同学并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还没回国,他们就已经反思了自己身上的短板。
“口语方面是我们的一大缺陷。”胡耀征老师说,短短几天的比赛他们非常辛苦,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沟通不畅。“团队赛的合作伙伴是随机抽取的,十次预赛我们有九次是和国外的团队合作,语言上的障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配合和发挥。”
“除了口语,我们的创新能力也有差距。”周致远说,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美国大男孩,他们的机器人虽然没有我们的效率高,但看起来非常有个性,设计非常精巧。而且,除了参赛的机器人,两个美国男孩还设计了很多好玩的小机器。“他们的展示桌上摆满了小设计,都非常漂亮,那些东西全都是他们自己设计的,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都比较强,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刘荣豪和周致远有同样的想法,说起那两个美国男孩,两个沉稳的学生非常默契地看了看对方,他们俩的眼中充满了不服输的勇气和继续钻研的韧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