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沂蒙晚报》第六届寻找“最美教师”系列报道(五)

发布日期:2016年08月22日  浏览次数:

让学生感到有我而幸福

每一位教师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她也不例外。把枯燥的化学知识转化成口诀歌谣,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意外摔伤右脚,拄了三个月拐杖,腋窝磨破了仍坚持站着上课;32年教学生涯从未请过一次假,每天第一个到校……她就是沂州实验学校教师——— 潘淳。

“怎样成为一名好教师?每个人有不同答案,我的答案很简单,做个让身边人感到有我存在而幸福的教师。”潘淳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对学生、对教育行业的深厚情感。

编歌谣口诀,让学生巧记学习知识

“记住这些化学口诀,上高中后对你们也很有帮助”“老师我们都记着呢”…… 7日上午,在沂州实验学校二楼办公室,潘淳正跟陈爱添、王馨然两名初三毕业生交流着,时不时传来开心的笑声和化学歌谣。

“要上高中了,知道潘老师今天在学校备课,我们来找她谈谈心。”陈爱添说。看着自己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被临沂一中录取,潘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戴着一副眼镜,身材瘦小,待人和蔼,这跟记者想象中的老师的形象差距不大。今年52岁的潘淳,1985年毕业后一直在教学一线,“像我这年龄很多都不在一线了,但我还是想跟学生们在一起。”“老师,同学们都爱上您的课,您要不教化学了大家会很失望。”听了潘淳的话,陈爱添、王馨然异口同声地说。

化学对不少学生来说是门枯燥难学的课程,如何让学生爱上这门课,学好这门课?“记得我班上有个叫姚凯的学生,新学期开始时,对化学很不感兴趣,考试经常不及格。”潘淳发现这个问题后,找他谈心得知,这名学生觉得化学很抽象,内心有一种抗拒感。

了解姚凯这种思想状况后,潘淳及时与他的家长沟通,主动提出每天放学后对他单独指导,解决他在学习化学中遇到的困难。“这不是个例,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不少觉得化学枯燥,这需要想方设法,寻求适合他们的教法、学法。”于是,潘淳把一些化学知识点编成歌谣,让同学们唱出来,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2015年9月,潘淳临时接手了因为特殊情况造成较难管理的九年级二班,成了学校年龄最大的班主任。“难管不能不管。”接任后,潘淳利用暑假时间,通过各种方式与还未见过面的学生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等情况。“有些家长暑假就来找我沟通如何提高孩子的学生成绩,这也让我很感动。”潘淳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较难管理的班级”学生成绩都有了很大提升,2016年中考,有9人考上了临沂一中。“32年的教学生涯我最信奉的一点是,我的存在能使学生感到幸福。”潘淳真心诚意对待每位学生和家长,关心、爱护、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了平等、亲密、和谐的关系。

拄拐站了仨月,腋窝磨破没落一节课

“为了学生太拼命”。采访中,这是潘淳给记者最大的感触。

2012年8月,潘淳的右脚因意外骨折,开学要带初三年级学生又要当班主任,她忙着备课,脚肿得穿不进鞋也没去医院。最后,在同事的劝说下她到医院拍片,被告知已经很严重必须打石膏。马上要开学了,打石膏走路不方便,耽误学生上课怎么办?当时,学校校长也知道了潘淳的情况,坚持让她打石膏回家休养。“打石膏行,但我不请假。”最终,校长没争过潘淳让她坚持上课。

教室在三楼,潘淳拄着双拐一只脚一级级台阶往上“蹦”。上课期间,为了更好地给学生讲课,她每堂课都是站着讲下来,从未坐着休息一下,不仅如此,课间操期间还一直陪着学生。“最困难的是上实验课,因为要动手因此不能拄拐杖,我就左脚站着,右腿跪在一个高板凳上,一节课下来膝盖都是淤血。”坚持拄着双拐上课,腋窝都磨破了;上实验课一条腿跪在板凳上膝盖淤血发紫,就这样,潘淳坚持了三个月。“我并未觉得辛苦,因为很好地给学生们完成了每一堂课,他们也并未因我的受伤落下一节课。”回想起那三个月的坚持,潘淳坦言都值得。“她是为学生而生。”采访中,潘淳的同事这样评价她。今年中考前几天,潘淳头晕呕吐不止,到医院检查结果为疲劳所致脑压升高,“一天四五节课,晚上回家要批三个年级的学生试卷,很多时候忙到凌晨,第二天继续上课。”潘淳说,她不想把工作留到第二天,工作一天就要干好一天,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潘淳说,为了孩子,再苦再累,她仍愿意在这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奉献,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32年风雨无阻第一个到校

“潘老师就像一粒充满正能量的种子,用尽自己全部的气力,发出光,发出热,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谈起潘淳老师给学生们的印象,陈爱添认为,潘老师是个特有正能量的人,能鼓励学生进发。

“初三学习很紧张,为了能让中午不回家的学生有休息时间,午饭后潘老师到教室督促我们午休好有精神上下午的课。”陈爱添说,在同学们眼中她就像妈妈,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每个人。

中考体育测试时,为了给学生鼓劲加油,潘淳来到考试地点外,隔着栅栏给学生加油。“我跑步不行,当时听到潘老师的声音很意外更高兴,我就使劲跑成绩还不错。”陈爱添说。

不仅如此,无论春夏秋冬,潘淳每天早上6:00到校,为了争取学生早读时间的最大化,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教室卫生,拖地、倒垃圾。早操也一天不落一圈不落地跟着学生跑完。“除了婚假、产假,32年来,我没有请过一次假。”潘淳说,她不想因为自己的事情耽误孩子的课程。

作为老师,潘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她像母亲一样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曾经的“难管班级”“问题学生”成为了优秀;作为同事,潘淳每天早晨最先到办公室,不管是不是自己值日,每天为大家打好一天的开水,她以自己的精神、人格和学识魅力,引领教师团队跑起来,引领学校跑起来,成为用“爱”和“生命”做教育的风范。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要用充满爱心的言行去影响和塑造学生。”潘淳认为,唯有“师爱”才能支撑起学生健康成长的脊梁,而自己也一直努力地做个让身边人感到幸福的教师。

就像刚毕业的学生在纪念册里写的:“潘老师啊,您是一片绿叶,却已在我心中长成了一棵大树,成为我生命的一根支柱,替我遮挡着成长道路上越来越多的风风雨雨,为我撑起一片蔚蓝天空。”

上一条:《沂蒙晚报》第六届寻找“最美教师”系列报道(六) 下一条:《临沂日报》第六届寻找“最美教师”系列报道(十一)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