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育成小学教师史玉敏:用爱心换学生知心
她,用青春给黑暗中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门;她,用青春为看不见色彩的孩子们绘制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她在盲校教师这一特殊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情14年,她就是史玉敏。“一直觉得孩子们看不见没关系,他们能用耳朵和手感知世界,和普通孩子一样。”史玉敏说,唯有真心付出才使生命更有厚度,唯有爱的奉献能够创造奇迹。
意外邂逅特殊教育,
这里,只有孩童没有盲童
初次见到史玉敏,给人的印象是温柔、亲切,不善言谈,但说起自己的学生史玉敏却变得健谈起来。谈到初到盲校任教,史玉敏坦言“那是机缘巧合,更是不解情缘。”
1987年,20岁的史玉敏毕业于沈阳师范学校,毕业前夕,她跟随老师访问了时任沈阳市泰山路小学校长的全国优秀班主任贺秀宇老师,贺秀宇对学生的爱深深打动了史玉敏。在她毕业时,恰巧沈阳市盲校招老师,没有任何犹豫史玉敏报考并成为盲校最年轻的一名老师。
“我哥哥是聋哑人,到盲校教书帮助更多残疾人这也是我想要的。”从未接触过特殊教育,初到盲校的史玉敏还是有些不适应。第一次走进没有黑板的教室,看着那些失去视力却依然刻苦学习、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孩子,史玉敏的心里除了心疼,更有忐忑。
为了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史玉敏刻苦学习盲文,没课时跟老教师学写盲文字母,晚上对照字母表读盲文课本,深夜,经常看得眼花缭乱,把点看成了坑,把坑看成了点,“50多个盲文字母两周学会了。看盲文的速度和其他老教师一样快。”现在说起来虽然很简单,但对从未接触过盲文的史玉敏来说,在最短时间内学会还是不容易。
“教学上的困难克服了,与特殊孩子相处才是最大的难题。”让史玉敏印象最深的是班中一个患有皮肤病的盲童。史玉敏回忆,有次学校开会,其他同学都在认真听,只有一个孩子带着帽子低着头,坐在旁边的史玉敏碰了下她的帽子,帽子掉下来那刻,“很严重的皮肤病”让史玉敏傻了眼。会后,史玉敏跟那位学生道歉,之后便更留意关注这位“更特殊的学生”。
看电影、逛公园……史玉敏会给这些孩子们与正常孩子一样能有的周末。在路人看来,带着一群特殊孩子走在大街上是奇观;被一个患有严重皮肤病的特殊学生挽着胳膊逛街不可思议,但在史玉敏眼里这再正常不过。
“在我心里,他们没什么不同,他们更懂得自立自强,我们需要用爱化解他们内心的自卑。”渐渐地,史玉敏这位最年轻的老师也成为盲童心中的“知心大姐姐”。
为爱嫁到临沂
盲校教学仍是最初的坚持
史玉敏是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却有着更为细腻的性格。“由于视力障碍,很多盲孩子会产生自卑心理觉得不如别人,有些孩子从小受歧视,与人相处时没安全感,不信任别人,因此老师要注意言行举止,不要伤到孩子的自尊心。”在沈阳盲校工作三年多,史玉敏对盲校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沈阳工作期间,史玉敏在青岛市参加一个培训班时认识了现在的爱人。为了爱情,1990年底,史玉敏嫁到了临沂。离开了家乡但离不开自己心爱的特殊教育事业。到临沂后,史玉敏调入临沂盲童学校工作。“同为盲校却有很多不同。这里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贫困的居多。”作为班主任的史玉敏,除了日常教学,还要为学生们管理生活费,购买日用品和衣物。学生生病了,也是她带着去医院。
“我以前不会骑自行车,给学生买东西都是步行。为了给学生买到结实耐用的物品,我常常一个市场一个市场、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反复挑选,给学生节省点钱。”拿着购物清单,转遍整个市场,对史玉敏来说是常有的事。不仅如此,购买的衣物有时不合适,还要去调换。学生们开学交的生活费经常不够吃,每学期史玉敏都要自己为他们垫付一些学费。
特殊孩子给予老师的爱更是感人至深。史玉敏的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我打完针已是夜里12点,走在空荡荡的马路上,只听见风声和我们的脚步声。拉着老师细细的胳膊,我心里一阵阵害怕:要是此刻面前出现歹徒,我这个什么都看不见的男子汉,要怎样保护老师的安全呢?”
“看到这我哭了,这些孩子很懂事。自己身有残疾,背井离乡求学在外没家人照顾,心里想的却是我的安危。”史玉敏说,想起学生质朴的言语,现在仍让她感动。
就在不久前,史玉敏收到了以前的学生那位患严重皮肤病盲生的照片。“李宝红现在有了自己的家庭,女儿也是亭亭玉立,过得很幸福……”看着照片,史玉敏满是欣慰。
“贺老师”影响大
默默奉献“最美”
14年的盲校教学工作,史玉敏深深地爱上了这群特殊的孩子。由于一些原因,2001年,史玉敏离开了特殊教育工作调入临沂育成小学任教。采访中,史玉敏再次谈起了对她影响至深的贺秀宇老师,这让她终生难忘。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记得贺老师说的‘聪明漂亮的孩子,我们去爱他,这叫锦上添花;我们教师要做的是雪中送炭的事:越是脏兮兮、学习不好不守纪律的孩子,越是需要我们用爱去温暖他,关怀他,教育他。锦上添花很容易,最难得的是雪中送炭。”史玉敏说,这寥寥数语让她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教师,要做一个怎样的教师。
史玉敏班上有个叫鹏鹏的学生,刚入学时不知道上课要进教室,因此每节课都要去找他。两周后知道进教室了,但根本不会坐在凳子上,不是跪着就是蹲着,有时干脆坐在、躺在地上。“我没放弃他,每天关注他,按时进教室就表扬他;完成了作业表扬他有进步;上课坐端正了,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没有特殊的办法,只有关注和简单重复的鼓励。”令史玉敏欣喜的是,鹏鹏一点点进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变得更懂事,而且每次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
“史老师‘不显山不露水’的性格,正是体现了她对学生的爱。”身为史玉敏的领导和同事,临沂育成小学校长冯维峰认为,最美老师,有轰轰烈烈故事的很多,艰苦环境仍坚守的也很多,而史玉敏这种默默奉献的“最美”,因为她对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已渗透到了骨子里。
采访中史玉敏坦言,回顾29年的教学生涯,实在是没什么可圈可点的事迹,只有把简单的、最平凡琐碎的小事做好才是最真实的。“我有幸选择教师作为我毕生的事业,能用我人生最好的年华陪伴孩子成长,用生命去倾听花开的声音,是我最大的荣幸。”史玉敏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