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区县采风>>正文

沂水县“四大行动”全面助推县域乡村教育振兴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24日  浏览次数:

2023年,沂水县教育系统紧跟教育发展时代步伐,立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聚焦教育发展的难点堵点,精准实施“四大行动”,全面助推乡村教育振兴,致力于让城区每一个孩子“上好学”,打造了“公平+优质”的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一是聚焦生源高峰带来的“城镇挤”问题,实施“城区学位扩容行动”。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后,近几年城区入园、入学儿童骤增。2023年沂水县城区一年级入学达到1.5万人,全县占比53.2%,但当年城区小学六年级毕业生仅0.49万人,缺少学位1.01万个。沂水县高标准规划城区学校布局,县委、县政府把学校建设作为“一号工程”,编制《沂水县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2019—2030年)》,以“城区增容、乡村提质”为总体思路,确保学校布局与生源分布一致。全面启动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攻坚行动2023年将新改扩建中小学13所、幼儿园5所,义务教育学段新增学位1万余个,学前段新增学位近1000个,实现教育资源扩容与学位增长需求的同步协调推进。高要求强化部门联动。教体局积极协调住建、规划、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等部门,瞄准前期规划、征地、土地整理、招投标和开工等各个环节,压茬办理各项手续,各部门“变串联为并联”,大大缩短了审批周期,为项目按时投用争取了时间。全方位联合社会力量。全面强化与城投公司、天元集团等本地企业对接,确立了“社会投资、政府租赁、公办管理”学校建设模式,开拓资源融资渠道,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聚焦城镇化步伐加快导致的“乡村弱”问题,实施“强镇筑基行动”。乡镇街道处于城镇村的中间,具有支点作用,既可以承接城区输出的优质教育资源,也可以辐射带动村居薄弱学校。沂水县精准发力,结合山东省教育厅实施的教育强镇筑基行动,确定“三个一”推进思路,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效。落实一项举措。对镇驻地学校进行升级改造,充分发挥镇域统筹和镇政府驻地学校对域内其他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展镇域学校交流帮扶,全面提升镇域教育教学质量,缓解城区教育资源压力,提升镇域教育实力。打造一批试点。遴选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乡镇作为首批强镇筑基试点镇,坚持“一镇一案”,在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结构、突出育人特色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构建一个模式各试点镇以镇街驻地学校为头雁,形成辐射相关小学和幼儿园的两个雁阵,再以两个雁阵构成镇域大雁阵,同时借助区域联盟及智慧教育资源,与镇外优质学校形成多重校际合作,形成了镇域多重雁阵治理模式,全面破解了乡村教育中薄弱学校、小规模学校发展难题,稳定了乡镇学校“基本盘”。

三是聚焦农村学校“位置偏”引发的教师“不稳定”问题,实施“县管校聘改革行动”。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沂水以县管校聘为抓手,推动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县域层面,因需而异均衡配置。根据乡村偏远学校用人需求,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投入841万元,建成教师周转房194套,基本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使农村教师“安居乐教”。职称评审方面,优先保障长期在偏远学校工作的一线教师,调动了教师扎根偏远学校工作的积极性。对音体美学科专任教师配备不足的小规模学校,采取“联校设岗”的方式,设置一定数量的“走教”岗位,明确走教学校、周课时量标准及走教要求,确保每个学校都能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校级层面,确保人岗相宜。实行“能力+业绩”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各学校“一校一策”制定岗位竞聘方案,通过分层聘任、双向选择,让每位教师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最大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四是聚焦城乡学校教育理念“差异化”产生的办学水平“不均衡”问题,实施“学校抱团发展行动”。为实现城乡学校抱团发展、共同进步,沂水从县级层面统筹协调、全面发力,以“名校办新校”方式推进集团化办学,将城区二环以内乡镇(街道)的6处学校纳入县直管理,组建了3个教育集团,教育集团内部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城区教育资源充分盘活,城区教育承载能力得到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发挥,“择校热”问题得到遏制,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家门口“上好学”。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联盟集群发展战略,8所县直初中结对25所乡镇初中、14所县直小学结对34所乡镇小学,联盟内学校实施“捆绑评价”,开展“教学督导+学校管理”双线问效,问效成绩与年度综合督导成绩挂钩,激励城区学校为乡村学校做标杆、当示范,实现城乡学校共同发展、城乡教育同频共振。(谭永国 夏宗霞)

上一条:兰山区三项举措抓牢抓实校园安全工作 下一条:沂水县:创新开展“普特”融合送教模式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