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征程中,临沭县教育系统立足实际、勇于创新,以党代表作用发挥为核心,积极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帮扶之路,成功打造出具有示范效应的教育党代表帮扶品牌,为区域教育帮扶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构建层级化帮扶链条,夯实教育帮扶根基。临沭县着眼于教育帮扶工作的系统性和长效性,精心构建起“教育工委—教育系统党代表活动组—教师志愿服务团—教师志愿者—贫困学生”的五级帮扶链条。教育工委作为统筹引领核心,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帮扶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政策支持;教育系统党代表活动组在坚守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深度挖掘教师党代表在教学、心理、特长等专业领域的独特优势,牵头组建教师志愿服务团。此外,依托县孤困儿童志愿服务团的既有资源,设立教育系统党代表活动组工作室,作为帮扶工作的实体化运作平台。在此基础上,创新推出“多维协同、三项联动、双向互通”的帮扶运行模式。“多维协同”强调整合教育系统内部资源与外部社会力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项联动”涵盖党代表与教师志愿者联动、学校与社区联动、线上与线下联动,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帮扶网络;“双向互通”则确保帮扶信息及时反馈、需求精准对接,全方位满足贫困学生在生活保障、学业提升、安全防护和思想引领等方面的多元需求,让帮扶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新阵地建设与服务模式,提升帮扶服务质量。在帮扶阵地建设与服务模式创新上,临沭县党代表活动组遵循“资源整合、一室多用”原则,全力打造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帮扶阵地。建设兼具“学业辅导、心理辅导、特长培养、休闲娱乐、研讨交流”等多功能教室,为贫困学生提供一站式帮扶服务。同时,依据党代表所在学段和专业特长,进行“小学”“初中”“高中”“心理”“特长”精细化分类分组。通过这种精准分组,充分发挥党代表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汇聚公益组织、关工委、团委、妇联及社会爱心人士等多方力量,形成“1+N”专业服务模式。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常态化发展,不断拓展党代表履职深度与广度。秉持“专业为主、抱团发展”理念,鼓励教师志愿者与各乡镇志愿服务团建立紧密联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帮扶活动,有效充实基层志愿服务力量,让帮扶工作真正扎根基层、贴近学生。
典型案例与显著成效,彰显帮扶品牌力量。临沭第二中学党代表张为乐结对帮扶该县青云镇一名初三学生的故事,生动展现了临沭县教育党代表帮扶工作的显著成效。面对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张为乐以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不仅在学业上给予专业指导,还在生活中关心呵护,在思想上积极引导。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该学生实现了从成绩落后到高分考入临沭一中的逆袭。这并非临沭县教育帮扶工作的个例,自去年以来,全县教育系统党代表活动组累计开展17次丰富多彩的帮扶活动,涵盖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特长培养、爱心捐赠等多个方面,直接惠及400余名困难学生。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实际困难,更点燃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激发了学习动力和生活热情。(宋祥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