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邑县通过课程筑基、活动领航、环境熏陶、家校共育等“四维赋能”,构建起立体化阅读培养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书香中点亮自己的阅读星光,推动全县师生阅读提质增效。
课程导航,搭建阅读成长阶梯。在临涧镇中心校,学校不断优化“爱之课程”体系,将阅读课程全面融入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整体框架中,精心打造集爱之雅与爱之美课程于一体的多元化阅读课程体系,深化“阅读+”课堂、“阅读+”社团实践研究,将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引向深入。在白彦镇中心校,低年级“童谣启蒙”,中年级“桥梁阅读”,高年级“名著深读”,三阶段各有目标,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创新方法,将阅读技巧融入趣味活动,让阅读学习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活动领航,激活阅读内生动力。在地方镇中心校,学校打造“竹香雅韵”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品牌,全镇各完小图书室全面开放,定期开展图书“竹节币”积分评价,图书在师生间有序“漂流”,学生轮流兼职图书管理员,定期更换图书,保障师生阅读需求。在温水镇中心校,每年4月被确立为“学校读书月”,校内开展阅读知识竞赛、优秀读书征文、小百家讲坛、小朗读者、小传承人、寻访红色足迹以及阅读伴我成长、校园读书节等主题活动,组建文学社团,求贤小学乡村少年宫的“图书跳蚤市场”、中心小学“书香润心灵”、武安小学的“读写之美活动”等特色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场景浸润,打造立体书香空间。在郑城镇中心幼儿园,园所将原有图书阅览室升级为“沉浸式阅读驿站”,采用“1主+5辅”的空间布局,主阅读区设置环形书架,配备符合幼儿身高的蘑菇形阅读桌椅;五个班级辅区打造主题阅读角,如中二班的“森林故事屋”采用原木装饰,悬挂手工树叶书签。环境创设中突出“三可”原则:可触摸的布艺绘本、可拼接的故事地板、可涂鸦的互动墙面,让幼儿在感官体验中萌发阅读兴趣。一些学校创造性地打造了阅读类“阳光币”,读书积累的“阳光币”在学校跳蚤市场中可以兑换自己喜欢的物品,还将阅读元素融入校园角角落落,大厅、走廊墙壁上到处张贴着名人读书箴言,楼梯台阶印着经典诗句,让学生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能与书香相遇,潜移默化地得到知识的熏陶。
家校联动,编织阅读成长网络。在思源实验学校,学校高度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阅读教育,让阅读成为连接家庭与学校的桥梁,定期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阅读,树立了一批热爱阅读、注重家庭教育的优秀家庭榜样,激励更多家庭加入阅读的行列,营造了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学校还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手册、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分享科学的阅读指导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指导孩子阅读,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王荣李育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