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前夕,临沂一中南校区组织青海籍同学中秋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领导有临沂一中校长李世良、副校长王恩来、副校长沙士锦,青海籍学生带队老师图布腾书记、南校区办公室主任苏瑞安、高三年级主任金刚、高二年级主任李学建、高一年级主任娄在军等。三个年级青海班班主任以及全体120名青海籍学生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苏瑞安主任主持。
李校长与同学们做了亲切交流。李校长说:“每逢节假日,学校都会安排青海籍学子坐在一起聊聊。这三届同学们的适应能力明显强于前几届。尤其是新高一的青海班同学们,经过两周的时间,已经基本适应了临沂的学习与生活,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将为你们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李校长指出,海晏与临沂都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在共和国的初期,海晏曾是我国国防科技重镇,那里民风淳朴,给予国防科研极大支持;临沂是著名革命老区,有着“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的感人佳话。李校长说:“两块相隔千里的热土走到一起是缘分,你们120位学子架起了鲁青一家亲的桥梁。”李校长告诉同学们:“小小年纪,离家千里,固然辛苦,但是只要能踏实努力,用心感受,这三年异地求学之旅一定会给你们的青春一个圆满的答复。”第一,习得文化知识,考入理想学府。临沂一中是临沂市乃至山东省最优秀的高中之一,青海籍学子将在这里接受优秀的教育。同学们要踏实努力,争创佳绩,三年之后回到青海,考入理想学府。第二,收获遍布全国各地的临沂一中校友。“踏入一中门,就是一中人”,一中优秀学子遍布全国各地,亲如一家。以后不管同学们是回青海,还是在内地发展都会遇到一中亲人。第三,身体机能得到锻炼与提升。三年里,同学们每年都会往返于青海与临沂,这对于身体机能是难得的锻炼与提升。第四,感受异地的风土人情,开阔自己的胸怀与视野。临沂具有比较代表性的北方地域特征,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还有鲜明的红色基因,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李校长还特别提醒同学们,三年远行,最终目的是求学。家乡父母师长们最盼望的是同学们学有所成,考入理想学府。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充分挖掘身边的老师、同学资源,利用好分分秒秒,充实度过每一天,给自己、给家乡亲人一个满意答复。最后,李校长祝福同学们中秋快乐,他说:“虽然不能回家,但是大家一定要跟父母通个电话,转达一中全体师生的祝福。”
青海籍带队领导图布腾书记也代表青海班师生作了发言。首先,图布腾书记代表青海籍学生及家长对来自临沂一中的关怀与祝福表示感谢。同时,他也对一中师生发起邀请,邀请一中师生有机会去感受青海人民的热情与豁达,品尝那里的手抓羊肉与青稞酒。
图布腾书记对青海籍同学的在校学习与生活提出了具体要求:第一,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图布腾书记说:“同学们,此刻,一中120名青海籍同学就代表着青海。你们怎么样,你周围同学对青海的印象就怎样。”图布腾书记希望同学们遵守纪律,服从管理,做为青海、为一中争光的青海籍学生。第二,学会感恩。要感恩党和政府、感恩社会和学校、感恩师长和同学。图布腾书记说:“我们120名青海籍学子的临沂求学路是党和政府的英明决策铺就的,我们受到了临沂一中师生的关心与照顾,我们必须心怀感恩。勤奋努力,习得本领,报效党和国家、回报社会和学校。”第三,维护民族团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图布腾书记告诫同学们:“这三年里,同学之间磕磕绊绊在所难免。出现矛盾要及时向老师寻求帮助,不能冲动,更不能有破坏民族团结和地区友谊的出格举动。”第四,踏实学习,从基础抓起。图布腾书记告诉同学们,要向身边的同学学习,改变被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习自主性。
座谈会上,学校领导还详细了解了同学们在临沂的生活学习情况和需求,帮助同学们解决了一些实际关切。会议在亲切融洽的气氛中圆满结束。(徐厚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