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学生观文物、知历史的学习热情,涵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家国情怀,10月13日上午,临沂杏园小学联合临沂市博物馆,在杏坛报告厅隆重举行第二期博物馆研学实践教育启动仪式。第一、二期博物馆研学实践课程的学生及家长共300余人参加活动,临沂杏园小学副校长梁士国、临沂市博物馆副馆长赵建玲到会指导。
启动仪式上,校馆双方根据学生们在第一期《博物馆·故事汇》课程学习中的表现,结合课程检测成绩,对优秀学员进行表彰奖励。

刘晓萌同学分享了参与第一期《博物馆·故事汇》的学习感受。她说,博物馆课程让她知道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尤其是在博物馆里动手做鼎的活动让她印象深刻,不仅直观认识了鼎的构造,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对家乡历史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王昱博妈妈代表学员家长,盛赞博物馆课程对孩子、对家庭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她说,《博物馆·故事汇》采用一种孩子听得懂、乐参与、易探究、有别于成人化、极具儿童味的讲解方式,去拉近孩子们与历史名人、古代文物的距离,让孩子们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是一门不可多得的文史特色课程。
梁士国说,博物馆研学实践教育在校馆双方的密切协作下,已经成为学校“成长教育”课程体系的品牌课程,在深入研讨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第二期博物馆课程的改进与提升,必将为孩子们充分认识家乡历史、触摸历史文明带来全新的感受,吸引更多的孩子走进博物馆,爱上家乡历史。
赵建玲表示,博物馆将一如既往地承担社会责任,立足自身优势与职能,探索深化馆校合作的新模式,积极开发更多、更精的博物馆课程,引导学生透过博物馆这扇文化窗口,去了解这片生养我们的热土,去认识这座名人辈出的名城,怀揣一颗爱国爱家的赤诚之心,争做新朝代沂蒙好少年。
启动仪式上,来自临沂市博物馆的讲解员为学生家长带来了两节精彩的文史讲堂,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临沂杏园小学第二期博物馆课程规划周期为一个学年,总计20学时。上学期《博物·临沂史》,以中国历史发展、王朝更替的先后为序,依托馆藏文物和临沂历史文化资源,为学生讲述从三十五万年前沂蒙大地开始有人类痕迹到新时代每一个历史时期的临沂故事,贯穿上古至近代的临沂历史,为孩子描绘了一个完整具体的临沂历史轮廓;下学期《博物馆·故事汇》,将精选临沂历史上20位极具代表性的名人故事,用20个经典成语链接馆藏精品文物,用生动鲜活的临沂故事讲述沧桑厚重的故事临沂。(王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