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概况>>正文
索引号 20200928-165251-371 公开目录 工作概况
发布机构 临沂市教育局 发布日期 2014-07-0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  题 《中国教育报》发表祖旭东局长署名文章:教育公平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出彩
《中国教育报》发表祖旭东局长署名文章:教育公平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出彩

2014年7月2日,《中国教育报》以“教育公平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出彩”为题,发表了临沂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祖旭东同志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教育公平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出彩

山东省临沂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祖旭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有过一系列重要论述,一再强调,要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要努力让每个适龄儿童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能实现个人的梦想和追求。201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促进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与公平发展。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是新时期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指导方针,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均衡发展的实质就是促进教育公平,笔者认为,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应在外延的“有教无类”和内涵的“因材施教”上下功夫,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都能使个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能实现个人的梦想和追求。

“有教无类”的含义,是让每个适龄的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是教育最基本的公平,这种公平是一种社会群体的期盼。由谁来完成?应当由各级政府来完成。如何满足社会群体的这一期盼?

政府建好学校是基本前提。政府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需求,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不断优化学校布局,合理整合教育资源,消除城区“大班额”现象,努力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校舍,不断缩小城乡学校办学差距。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特别要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着力解决教学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图书等配置不足的问题,满足教育教学的基本需求。

政府配好师资是根本保障。政府要按照编制标准,合理配备学科教师,重点加强对农村学校和紧缺学科教师的配备。切实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促进师资均衡配置。要建立区域内师资合理交流机制,形成以强扶弱的教育支援制度。健全培养培训体系,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因材施教”的含义,就是让每一个上学的孩子得到适宜的教育,这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的公平,这样的公平是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期盼。由谁来完成?应当由教育工作者来完成。

由于学生身体和心理因素、遗传基因、家庭环境等不同,他们的兴趣爱好、发展潜质也会有很大差异。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但要让每个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就要先承认学生是有个性、有差异的。学生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我们不可能用同一种方法把所有的孩子都教育好,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年龄特征、心理差异等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我们不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做的教学方法,但实施分层教学是完全能做到的,我们不仅在教学内容上要分层,在作业布置上也要分层。我们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人才,对于学生的教育,在博爱的基础上,既不要缺失批评,也不要吝啬表扬。无论是校长,还是班主任或是任课教师,都要在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长处上下功夫,在因材施教上下功夫,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上下功夫,在促进学生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上下功夫,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同时,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因材施教,必须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要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要不断解放思想,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打破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观念,纠正一切教学行为瞄准考试和通过增负提高成绩的错误做法,创新教学形式,多采取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因材施教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怎样才算高素质的教师?集教书、育人、科研、管理于一身的复合型教师才是高素质的教师。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好坏。要满足不同特点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需要,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地提高和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跟上时代的要求,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得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和学会创造。在教育的过程中,具体分析,好好“因材”,因势利导,恰当“施教”,让因材施教真正成为教育工作者开启学生成功的金钥匙。

《中国教育报》2014年7月2日第6版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