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78085680/jyj/2024-0000275 公开目录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结果
发布机构 临沂市教育局 发布日期 2024-12-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  题 对市二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40252号建议的答复
对市二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40252号建议的答复

薛彦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县域职业教育、助力沂蒙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把职业教育作为“打造人才强市的枢纽,建设先进工业强市的支撑,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构建了职业教育顶格化推进、一体化发展、全要素提升新格局,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获评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市。全市现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53所,其中高等职业院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39所、技工类院校12所,在校生约19万人。

一是支持县域职业学校举办长学制高职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层次。我市积极推进青岛理工大学高等职业学院建设工作,开设应用型本科专业,与临沂市职业院校实施“3+2”高职本科和“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人才,试点实施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支持市域内具备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扩大“三二”连读中高职贯通培养规模。支持生源数量较充足、具备发展技工教育条件的县域新建技工院校。2024年,全市共9所中等职业学校被列为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试点,首批试点专业71个,预计年招生6400人。下一步,在做好首批试点工作基础上,支持达到规范化标准以上的县区职业学校,对标试点标准,积极申报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试点,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切实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嵌入式支撑县域经济的能力。

二是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区域经济。我市不断强化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市级统筹布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出台《临沂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5年)》《全市重点产业领域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指南》。按照“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思路,谋划校企“十个共同”重点任务(即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体系、共创工学一体、共组师资队伍、共建学习环境、共搭管理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共评学生能力、共招学生员工、共有保障机制),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协同余人,推动职业教育更好融入发展、服务发展。

三是落实办学自主权,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落实中等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的通知》,明确原则导向,落实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人才招聘、用人、绩效分配、经费使用等办学自主权,职业院校在编制限额内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政策规定自主编制年度公开招聘方案,自主确定招聘批次、时间,并自主组织实施,吸引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到职业院校任教,2023年全市职业院校共自主招聘教师453名。深入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开展“头雁领航”“青锐启航”“德润护航”工程,每年至少开展一轮职业院校“头雁”专项培训,每年遴选一批职业院校优秀年轻教师,到行业龙头企业开展3—6个月的访学研修,2023年我市共举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3期、管理人员及骨干教师系列专题培训班12期,培训2500余人次,增强专业能力。

四是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认真落实《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坚持多维融合、多向融通,一体化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建设2个国家级、1个省级产教融合共同体,17个市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沂河新区、高新区、临港区和临沂商城4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定期召开人才供需暨产教融合对话会,成立驻临院校科创发展联盟,2023年校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45个,发布科技成果256项。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彰显职业教育的新担当,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最后,恳请您多提宝贵意见,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临沂职业教育工作。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