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俱可喜,最好新秋时。秋之美,在于积蓄与收获;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临沂齐鲁园小学语文组迎来了本学期“每人一节优质课”赛课活动,本次活动分讲课、说课和教学设计三项进行。
老师们精心准备,各展其能,大家基于新课改、新教材,立足生活实际,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巧妙设计的环节以及创新的教学手段,呈现出一堂堂好课。
不拘一格•讲课篇
赵宸老师执教的《朱德的扁担》一课,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课堂以争当“红色宣讲员”为情境,设置了四个活动,通过视频感知、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设置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优秀品质。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初步体会到了革命时期生活的不容易与战士们坚韧的品质。
徐卉珂老师在《伯牙鼓琴》一课中借助活动:纵情吟诵识知音、高山流水遇知音和破琴绝弦祭知音,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诵读文本,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和琴声,并适时补充资料,拓展想象,感悟二人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师适度渗透“知音文化”,抓住重点突破,体现对本单元语文要素借助语言文字想象,体会艺术之美的落实。
马银锴老师执教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课。本课文字兼美,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童真童趣,感情真挚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童年时期执着的向往,这堂课流程清晰、目标有效达成。
杨凝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赏”“诵”“品”“鉴”四部曲中领略《江南春》一诗的韵美,让孩子在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虚实相融等多种角度中感悟江南的韵味。课堂展示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完美融合,将江南春天的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景有情的美景通过语言文字描绘得淋漓尽致,学生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成长。
庄绪勇老师执教的是《大自然的声音》,在教学时,庄老师注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孩子们自己去听、去寻找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并在受到听觉冲击的同时,开口模仿,潜移默化中积累大量的拟声词。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使学生在亲身感悟和鲜明的对比中明白大自然的美妙神奇,产生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孔梦诗老师在讲授《秋天》时,立足踏上拼音火车走进阅读世界这一情境,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课文从“天气、树叶、天、大雁”这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特征,感受景物的变化,体味秋天的情趣。通过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课堂目标有效落地。
孙英彩老师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孙老师通过情境的创设,语言的引导,思维的碰撞,使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从而愿读,会读。本堂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师生的共同探究的过程中,抓住文本特色,欣赏美、感悟美、体验美。
李慧琪老师在讲授《父爱之舟》一课时设置了穿越时空品文字、场景再现悟深情、走进细节感父爱、重回梦境表真情四个任务,带领学生从场景和细节中体会到了父爱,感悟到了父爱的内涵,尤其是在品父爱的环节中,孩子恰当的表达,正是老师适当的引导,真正做到了“学生本位”。
朱凤云老师执教的《难忘的泼水节》,以走进红色纪念馆,学当小小解说员这一情境贯穿始终,以课文插图为学习支架,设计了4次看课文插图,形成学习任务群,帮助学生学会讲述革命领袖故事,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刘璐老师的《八角楼上》以红色主题为主线贯穿课堂,以时间为支架让孩子们感受“条件艰苦”、“忘我工作”,多种形式、层层递进地朗读让孩子们代入情境中去感悟理解。
冯春雨老师的《江南》立足三个学习活动:初识江南景,体会江南情,写好江南字。冯老师善于营造江南水乡恬静优美的氛围,采用多种形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不仅落实了本课教学目标,还使学生了解了“莲”对于江南人的重要意义及其原因,整堂课内容丰富充实,形式不落俗套,学生收获颇多。
绣口锦心•说课篇
任颖垠老师说课题目为《对韵歌》,任老师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的识字载体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其感受到汉字表意的特点,并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
黄运莹老师对《古诗三首》里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分析的十分透彻。在课前让学生通过预学单,初步进行生字的认读和规范书写,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吟诵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创设“爱国古诗朗诵会”的情境。
李学文老师所说《雾在哪里》一课,主要围绕雾“淘气”“藏”来设计。抓住雾“淘气”,雾把什么“藏”了起来等问题,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悟,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张美云老师《雪孩子》一课,围绕“展开奇妙的想象”这一任务情境,以字词材料包、点亮默读技能、梳理故事线索完成堆雪人的材料搜集。通过结合插图,想象画面等多种形式的品读使学生体会雪孩子的善良勇敢和奋不顾身的精神的高贵品质。
王宁宁老师所说《只有一个地球》一课通过设计“我在太空看地球”让学生浏览资料,阅读宇航员眼中的地球描写片段,了解抓住关键句发表观点的方法。通过抓住关键句阅读,进一步体会地球的美丽可爱,并说一说地球的担忧和烦恼。通过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现象,设计环保的宣传标语深化对本课的学习。
宋静老师说课的课题是《读不完的大书》,通过设计“我的大自然手账”这一任务群,并借助书籍、图像等资料为学生展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自然手账,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的兴趣。通过:猜一猜“自然之书”、翻一翻“生动之书”、写一写“乐趣之书”三个子任务既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又能带领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乐趣。
郭明瑶老师的说课时把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作为《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并创设跟着课本去旅行——举办自然景观推荐展览会的活动情景,用学会发朋友圈这种全新的方式来记录学习过程,四个学习活动层次清楚,操作性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一步步达成学习目标,让学生真切体会到静态、动态描写中蕴含的美感和情趣。
周丽琴老师说课的课题是《父亲、树林和鸟》,周老师仔细研读教材,基于学情并结合新课标,针对本单元设计了“探寻大自然、寻访爱鸟人”任务群,确定本课任务“走进树林发现爱鸟人”,两个任务贯穿课堂,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张德超老师所说课题为《古诗二首》,在说教学设计中,张老师以想象和感受画面美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让学生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想象画面,体会其中的美妙的意境和诗人丰富的情感。
在《古诗词三首》中,张伊滢老师围绕“自然之趣”开启“小小旅行家”活动,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行走在诗词的山水间,体会诗词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再由境悟情,让学生在诗意间体会诗词中幽远又深邃的意境,品悟诗人的点点思绪。
王丹老师的说课《小书包》以制作班级识字卡入手,立足于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学情,以“趣”为原则设计教学活动,渗透多种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习得识字方法,鼓励自主识字。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既能够在儿歌语境中巩固生字、词语的学习,又能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提高朗读水平。
妙笔生花•教学设计篇
备好一堂优质课,设计一份好教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更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比赛过程中,参赛教师们专注投入,从容不迫,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对新课标的理解,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交出了一份份书写工整、构思新颖的教学设计。
“每人一节优质课”是我校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每一位教师扬帆起航的舞台。通过本次活动,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又为进一步提升我校语文教学质量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校教师将继续立足新课标,着眼新课堂,切实提升教学技能,潜心学习,以成就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