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解决大班额>>工作动态>>正文

莒南县“四大机制”保证教育公平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25日  浏览次数:

莒南县始终以办好让人民放心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积极搭建教育公平机制,力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爱、帮助残疾、贫困学生等弱势群体,确保全县每一名学生都能接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

一是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缩小城乡差距。扎实推进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改薄”、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等工程建设,先后投资10.08亿元,规划建设中小学楼房校舍项目637个,改造总面积78.87万平方米。同时,按照“一次到位,全面达标”的要求,投入1.658亿元,新增教学仪器20余万件,音体美卫器材1.2万余件,更换课桌椅32500套,新购图书50万册,配置计算机8915台,多媒体2126套,全县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新考选教师中有95%都安置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每年安排100余名教干教师参加城乡轮岗支教,全县优秀教师、优秀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使城乡学生能够享受到同等的优质教育。

二是严格学校招生录取机制,保障受教育机会均等。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严格按照就近、免试的原则,划片招生,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有学上。积极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全县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100%,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98.62%。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保证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随迁子女都能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在安排公用经费、学生资助方面享受与城区生源同等待遇。加强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登记工作,建立随迁子女教育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掌握随迁子女的数量、分布和流动趋势,建立工作台账,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控辍工作。

三是完善留守、残疾儿童关爱机制,关心关爱弱势群体。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留守关爱体系,通关“万名教师联系十万家庭”结亲连心活动,结对帮助关爱家庭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和农村“留守儿童”,确保他们在社会关爱中健康成长;联合临沂市关工委、团市委、临沂市社会爱心联合会开展“关爱留守学子图书进校园”、“关注留守儿童手拉手”等大型公益活动,建立了“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帮扶沟通、寄宿优先等制度,成了全社会关注、关心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外出务工人员解决了后顾之忧。同时,对残疾儿童实行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等措施,保障残疾儿童享受同等入学待遇。

四是健全学生资助救助机制,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失学。始终把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放在重要位置,多方筹措资金,使每一个困难家庭学生都得到资助完成学业,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有学上、不失学。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一免一补”普惠政策的同时,全力做好困难幼儿补助、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补助、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贫困高中生补助以及贫困准大学生补助等工作。截至目前,今年已向困难家庭学生发放生活资助金53.17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319人;发放春季国家助学金576万元,受助学生8126人;为1742名大学生办理了国家信用助学贷款,贷款金额达1300万元;同时,开展“泛海助学”活动,为70名困难应届大学生提供入学资助金35万元,真正实现不让一名贫困家庭子女因贫困辍学的目标。(陈孝强)

上一条:全市教育综合督导工作部署会议召开 下一条:沂南县人大常委会视察该县中小学“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工作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