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家校合作育人项目“经验总结
让家校走向“和融”
临沂第九中学
一、2016年度项目实验进展情况
1.认真研究市课题方案关于“家校合作育人项目”的部署,根据学校实际,以项目推进的方式,制定学校工作计划。
2.组织了家长课程三个年级学习内容的研讨和梳理。组织了2次家长课程的内容研讨活动,初步确立了每个年级的12个课题,并形成了初步课程目录。
3.规范推进三种课型的家长课。初一的“孩子上初中,家长新起点”、“帮助孩子学习好”。初二的“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青春期恋爱的科学引导”。初三的“帮助孩子减轻学习压力”、“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等。
4.有序推进家长沙龙。“相约星期四”家长沙龙内容针对性强,每周四晚准时开讲。家长报名踊跃,本年度沙龙共30节,听课家长达3000余人次。
5.家委会建设逐步规范。组织了家委会主任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班,并对“魅力家长进课堂”做了课题征集,组织家长进校讲课20余节次。
二、基本经验和工作亮点
6.实现家庭教育与校本课程体系的融合--课程实施做到“三化”。
(1)家长课程内容实现体系化
以初中生常见问题为主线,结合初中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与家庭教育规律,确定了108个初中生教育案例,学校正式出版了《初中生快乐成长的108个密码》,作为“亲子共读”的素材,很好地融合了孩子和父母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借鉴普通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从家庭构成类型、亲子关系、亲子沟通、习惯培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研发针对初中三个年级的家长学校校本课程,确立必修、选修、自主拓展三个板块,实行大学式的学分修习管理。家长课程的体系化,有针对性的提升家长的自身素养,避免了传统家长会的随意性,家长颇多获益,算是继领取结婚证之后,补上了“父母上岗证”。(附:三个年级的课程目录)
(2)家长课程组织实现常态化
必修课。作为家庭教育的通识课程,主要解决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共性问题。以初中生家庭教育面临的常见问题为中心,围绕初中生发展规律和家庭教育规律,每个年级确立2个不同的主题,三个年级共6个主题,该课程主要通过专家讲座的方式展开,每个年级每学期举行1次,原则上全体家长都要参加。
选修课。根据家长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年级确立12个不同的主题,三个年级共36个主题,主要通过“家长沙龙“的方式举行,满足不同家长的不同需求,该课程家长自愿参加。家长沙龙分两种——
松散型。即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家长自愿报名,人数预先确定,各抒己见。有的时候是同时开设4至6节选修课,家长们根据各自需求自由选课;有的则是每周组织1次。每次沙龙有专职教师主持。
系统型。针对有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需求、自我成长意愿强烈的家长,开设儿童心理学、婚姻家庭治疗、夫妻关系、亲子沟通等系统课程,学员相对固定。通过连续的课程学习,达到提升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的目的。该项目家长自愿报名,需要提前预约,按时、完整参加完所有课程的学习。
自主拓展课。作为家长学校固定课程的补充,利用周末、节假日,采取体验式亲子互动活动,通过国外修学、红色旅游、生态考察、亲子体验等活动,增进感情,加强沟通。主要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在家委会建议下自行组织。拓展了家长与学生视野、增加了沟通机会,构建了良好的亲子关系。众多家长与学生共同走进台儿庄、孟良崮、马牧池等红色教育基地,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与山区孩子开展手拉手,到福利院献爱心,培养乐于助人的品德;到户外参加拓展训练、野外生存训练,磨练坚强的意志……每次活动过后,各班都留下了体验式教材,现在临沂九中各班形成了班本教材32部。
(3)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实现专业化
很多时候,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有很多困惑迫切需要解决;可是,却遇到了班主任心理学、家庭教育专业素养不足的瓶颈。为此,学校组织研发了以“提升教师家校指导能力”为目标的三级课程体系(呈现图片):“基础课程”(夯实家校指导基本功)、“中级课程”(发展家校合作专项能力)、“高级课程”(打造家校合作专家品牌)。原则上,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获得“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证书”。通过系统培训,提升了教师的家校合作指导能力,为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队伍基础。
学校实施“魅力家长进课堂”工程,邀请家长入校担任“家长教师”,参与本年级课程表的审定,开设“生活技能类”(初一)、“百科知识类”(初二)、“社会生活类”(初三)校本课程,发挥家长的个性专长,拓展学生的社会视野,成为我们的“专业” 教师,极大丰富了学校教育资源。
7.学校先后在全国中小学德育成果展示研讨会、山东省家庭教育论坛、山东省创新教育年会、临沂市家庭教育推进会、临沂市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临沂市“开学家长第一课”研讨会等做典型发言。我校家庭教育经验刊载于《中小学德育》封面及重要板块。
8.实现了两大转型:第一次是从“家长会”到“家长课堂”的跨越;第二次是从“家长学校”到“家长大学”的跨越。
9.形成了“共成长”的校本德育体系。正式出版了《遇见青春》《看见自己》《心灵的河》——初中生快乐成长的108个密码(知识出版社),完善了初中生校本德育的三步走课程体系;形成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三级课程;构建了家长每学年12个专题的家长学习内容体系。
10.打造每周四“家有初中生·相约星期四”的家长沙龙(至今已举办64余期)品牌活动。
此外,家长自愿报名,自主选课,较好地体现了家长的主体性。为真正实现“按需配置”的点餐机制。学校又开发了“家长线上平台”,每周不定时在线讨论、开发“空中课堂”。至此,家校合作走向了“多元互动”的新境界。必修、选修、自主修习,家长会逐渐由家长学校演变成了“家长学院”。
三、存在问题与困惑
1.师资队伍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培训有待于深化。
2.如何实现教师(班主任)与家委会工作的有机融合需要深入探索。
3.家长学校的内容梳理及课程实施方式,需要专业力量的深度参与和具体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