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语文主题学习体会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11日  浏览次数:

庞艳丽

我校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已一个多学期,新的教学理念正改变着我们传统的课堂,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有收获更有困惑。

首先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虽然语文教学进行过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但我们还是在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每篇课文逐字、逐句的分析,每节课都声嘶力竭,唯恐漏了哪个细节;为了应付考试一遍又一遍地写生字词语,效果却是微乎其微,遇到阅读理解大部分学生还是无从下手。语文主题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将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从进行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我也在努力改变着自己,因为一个单元的课文都配有相应的从书的内容,因此,在学习课文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照着教学用书进行讲解,我每次都要通读整组教材内容和相应的从书的内容,将教材内容和丛书内容进行整合,这在无形中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教学的形式发生了转变。任何实验都不是一撮而就,而是需要时间循序渐进。以前每篇课文我都要花上两课时的功夫进行讲解,现在尽量缩短时间。我大多数采用的是“1+X”的教学模式,每篇精读课文大约用30分钟的时间,剩下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读丛书,有时比较难理解的课文可能需要35分钟的时间,剩下五分钟的时间进行主题阅读;略读课文我基本上是两篇课文放在一起学习;剩下的丛书内容再集中一两节课进行阅读。(但有部分学生读不完,从这学期开始,我充分利用中午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提前阅读)

再次,学生发生了转变。实行了语文主题学习后,对于爱读书的孩子来说如鱼得水,他们课堂上读书的兴趣浓厚,并能和同学交流读书的感受,即使是不爱读书的学生,也能在规定的时间阅读相应的丛书,我相信开卷总会有益的。现在在课堂上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每当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会有很多学生自觉地拿出丛书进行阅读,这种现象是以前没有的。

虽然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但在进行语文主题学习的实验中我还有很多的困惑:

1、丛书的篇目过多,保证学生的有效阅读。我们高年级配有七本丛书,每本丛书都有三四十篇文章,在每篇课文后跟一篇丛书内容后还得剩余几十篇文章,即使集中阅读一两节课,也会有部分学生是读不完的,怎样保证所有学生都读完?

2、课本内容与丛书有机结合。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发现文章写作上的特点,但却很难从从书中找到与之相契合的文章,怎样准确找到课文内容与丛书内容的契合点?

3、阅读的指导和交流。主题阅读是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还给学生,那学生读丛书时就只是让他们静静地读书吗?是不是得有方法上的指导?如何指导呢?在进行交流的时候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如果保证每个学生参与,没有那么充足的时间,如何解决?

语文主题学习是为了学生终身发展考虑,是学生通往课外阅读的桥梁。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将不断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道路上自由驰骋!

上一条:我们班的海量阅读和经典素读 下一条:在活动和交流中开展德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