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山东教育报》:为教育公平奠基

发布日期:2010年08月24日  浏览次数:

《山东教育报》:为教育公平奠基

本报记者刘金松

近年来,临沂市教育均衡发展迈出了坚实的脚步: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教师待遇大幅提高、利好政策向薄弱学校倾斜、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拓展……这一切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映衬出临沂教育均衡发展的足迹。

着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4月23日,记者走进临沂汤庄实验中学。如果不介绍,没人会想到这是一所乡镇中学:外观新颖的教学楼漂亮而大气,原先坑洼不平的操场被400米标准塑胶跑道取而代之,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得到广泛应用,微机室、自然实验室、艺术室、多媒体室、图书室等应有尽有,学校硬件和城区学校几无二致。

对比学校近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一名学生家长深有感触地说:“前些年,咱们的学校和城里的没法比!但你看现在,孩子们不但在漂亮的楼房里上课,还能练语音、做实验、学电脑,条件真好呀!”

汤庄实验中学的变迁,仅仅是近年来临沂市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

2007年至2009年,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临沂市把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摆在了突出位置。全市累计投入校舍危房改造资金7.5亿元,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1708个,新建校舍100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40万平方米,消除危房123万平方米,建成了一批安全坚固的校舍,3年所改造的项目、面积和资金投入均为过去6年的总和。

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为临沂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现在,农村学校通过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了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家长不再争着抢着地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读书了。”沂南县张庄镇初级中学副校长胡发宝告诉记者。

2007年,临沂市投入资金2913万元,为全市2149所学校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使全市95%以上的农村中小学和98%以上的农村学生享受到了现代化的教育。近两年,该市又筹集资金1.2亿元,积极推进“校校通”、“班班通”工程,配置计算机3.3万余台,装备多媒体教室2500余口,建成校园网300个,基本建成了临沂教育城域网。

优质教育资源进学校、进课堂给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过去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单一教学方式在临沂正被逐步改变。

作为2009年“十大为民工程”之一的农村中小学仪器更新工程,同样为该市教育的均衡发1注入了新动力。

为缩小全市城乡教育教学条件的差异,让所有县区都成为“山东省实验教学普及县”,2009年,临沂市落实专项资金近8000万元,为全市100%的特校、80%的农村初中、70%的乡镇中心小学、30%的联小配备了达到国家标准的教学仪器设备。这仅仅是临沂市全力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的一部分。

农村中小学仪器更新工程的实施,是临沂市加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次努力。

拉长制约农村教育的“短板”

被学生称为“姐姐老师”的张敏是罗庄街道朱张桥小学的英语教师,两年前从临沂师院英语本科专业毕业后到村小任教。像她这样的教师在罗庄区各农村小学都有。

张敏告诉记者:“区里出台了‘城乡无差别’和‘农村优惠’政策,全区城乡教师工资统一标准、统一发放,各类评先树优、晋级优先考虑偏远农村的小学教师,名额上也有所倾斜。现在,我们农村学校的新教师都能安教乐教。”

为让农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兰山区还对农村教师特别是山区任教的教师给予了适当补助,规定在全区教师工资实行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凡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在本人现有职务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向上浮动一档工资,在农村任教满8年的,再向上浮动一级。

为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兰山区在巩固省教育示范区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了教育强乡镇工程。各乡镇为教师建起了宿舍楼。“在市区买房子对于教师,特别是年经教师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支出。现在,在乡镇教学的教师不仅住进了漂亮的楼房,而且有的还买了小轿车。”兰山区教育局负责人如是说。待遇提高了,教师自然能够安心乐教。

而就在前几年,临沂市农村教师还严重短缺,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学历层次低、年龄老化等诸多问题困扰着临沂教育的均衡发展。

“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为农村学校配备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既要重视向农村学校‘输血’,更要注重通过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增强其‘造血’功能,真正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临沂市教育局局长卢立海说。

为全面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素质,该市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了教师年补充机制、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城乡教师帮扶机制和教师专业成长激励机制等新机制,并着力加强师德建设,把教师的师德表现与评先树优、职务评聘、晋升任用、资格认定等挂起钩来。该市还规定:城镇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没有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支教期不少于一年;城镇凡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在编在职的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新补充教师一律充实到农村中小学教学第一线,重点提高经济欠发达县区的师资水平。

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激活了农村教师活力,有效拉长了农村教育这块“短板”。

夯实教育均衡发展的根基

从2007年开始,临沂市实施了主要针对农村教育的一系列民生政策,其中包括推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等重大举措,为全市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

义务教育经费分级承担保障机制的建立,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杂费全免除,同时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农村小学提高到400元、初中提高到600元。大量资金的投入,为该市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公用经费分配过程中,临沂市重点向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县区、农村薄弱学校倾斜,为农村学校发展提供了经费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使农村学生辍学率大大降低,一批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的学生重新回到了校园。

同时,该市还积极实施以让农村学生吃上热饭、喝上热水、使用上水冲式厕所等为主要内容的“211工程”,使广大农村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得到大力改善。

“虽然临沂市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广大农村学校和教师享受到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实惠,但仍有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面临师资不足、教育设施落后的局面,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卢立海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条“布局合理、规模适当、齐头并进”的具有临沂特色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上一条:《中国教育报》报道临沂沂水县职教中心语文教改经验 下一条:《光明日报》报道临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就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