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山东教育报》报道罗庄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发布日期:2010年12月22日  浏览次数:

日前,《山东教育报》以“不断提高群众‘满意指数’”为题,头版头条报道了临沂市罗庄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和做法,现将全文转发如下:

不断提高群众“满意指数”

----临沂市罗庄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侧记

本报记者 刘金松 邢翊翔

两个金秋时节,两个金灿灿的收获。3年时间,临沂市罗庄区的教育工作两度受到省政府表彰:2007年的全省庆祝教师节表彰会上,被授予“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称号;前不久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又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公共服务之一,罗庄区的教育在优先发展中,不断提高群众“满意指数”,日益彰显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魅力。

全面建设合格学校

9岁的王尧是滨河花园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没让她到城区学校就读,而把她送到了这所“家门口”的学校。“现在的农村小学和城里的学校没有什么差别,俺何苦舍近求远呢!”王尧的妈妈吕凤梅这样告诉记者。

滨河花园小学是一所村级小学,3年前被授予“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称号。“罗庄区八成以上的学校都是近年来新建改建的,农村初中和中心小学都建起了标准化操场。如此‘大而美’的学校,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结果。”提到学校建设,罗庄区副区长王凤英如数家珍。近年来,罗庄区先后投入3亿多元,用于中小学布局调整、校舍改造提升等惠民工程,教育实现了由“小作坊”向“集约化”办学的过渡,并集中改造了办公楼、公寓楼、实验楼、餐厅、操场、厕所等学校基础设施。

滨河花园小学是罗庄区全面建设合格学校的一个缩影。记者漫步罗庄城乡,一所所布局合理、“大而美”的中小学,彰显了“城乡无差别”的教育理念,也勾勒出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和谐之美。

普惠彰显民生教育

“农村学校也有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城区学校有的,农村学校也不差。”在离城区最远的汤庄学校,校长孙广树说,“相对均衡的办学条件,让农村学生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教育的实惠。”孙广树还说,他刚到学校任职时,学生“择校”问题比较严重,全校学生不足千人,近年来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学生出现了“回流”现象,现在达到了1400人。

罗庄区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由政府出资“淘旧置新”,先后实施了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工程,以农村学校为重点,有步骤地对教学设施进行更新充实,缩小了城乡差距。罗庄区教育局局长周广军介绍,近3年,罗庄区先后为中小学更新和添置了500余万元的教学仪器器材、图书和万余套课桌凳,通过实施“实达电子教室”工程、“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校校通”工程,全区中小学都建起了标准化微机室,多数学校建成了校园网。

该区的民生教育还体现在经费投入和相关助学措施上。2007年,他们立足“城乡一体”,在临沂市率先实施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为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同步免除了杂费,取消了各项代收费和服务性收费项目。今年,又提高了经费拨付标准,按照小学每生每年530元、初中每生每年795元的标准向学校拨付公用经费。该区还积极落实各项政府性资助政策,对中小学及中职贫困学生予以资助,每年开展“金秋助学”、“春蕾计划”等助学活动,指定专门学校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并规定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保障了弱势群体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拉长学前教育“短板”

由于历史原因,罗庄区许多幼儿园是“个体户”,入园难一度成为群众的“心病”,学前教育也成了教育的“短板”。“政府理应像重视义务教育那样,担当起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带着这一责任,罗庄区以创建临沂市“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县区”为抓手,措施联动,推动了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一定要像‘普九’那样,重视学前教育‘普三’。”在此共识下,该区学前教育有了议事程序、事业规划、经费投入、问题解决上与义务教育学校“四同步”的待遇。区政府先后3次下发针对学前教育的“红头文件”,建立了区、街道、社区和学校办园责任体系。于是,在“突破中心园,发展集体园,规范民办园”的框架下,近3年,该区先后投入1700万元,实施了幼儿园布局调整,扩建了区实验幼儿园,新建改建了7所街道中心园。社区和部分小学也整合优势资源,建起了18所标准化集体园,在城乡初步形成了优质幼儿园群落。为了稳定幼儿师资队伍,区政府出台了提高幼儿教师待遇的意见,硬指标规定了幼儿教师工资底线和权益保障。目前,这个区幼儿教师月工资已达到900元以上,多数幼儿园还为教师购买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该区还出台了幼儿园建设“提速”规划,计划再用3年的时间,投入3500万元,新建32所集体幼儿园。

打造师资“核心竞争力”

今年,罗庄区选聘的90名新教师照例“下乡”,被分配到偏远中小学,尤其是村小学。自2005年开始,他们就建立了新教师补充机制,6年间,所招聘的600余名新教师绝大多数被充实到农村学校,百名本科生进了村级小学任教。这是该区优化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的举措之一。城乡教师工资统一标准、统一时间发放,各类评先树优及教师职称评聘优先考虑农村教师,名额有所倾斜等措施,解决了这些新生力量在基层的安心从教问题。

“输血”与“造血”同步。罗庄区建立了“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首席教师——罗庄名师”层进式的教师培养模式,与之配套实施了覆盖全员和工作全过程的专业培训机制。上岗培训让新教师快速入门;“小学分片、初中联盟”模式的全员培训,促进了教师干中学、学中干;以各类研修、“名师工作室”为主要形式的骨干培训,促进了骨干教师拔尖成长;以“校长论坛”、远程研修为手段的教干培训,有效提高了教育干部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与培训同步,该区极为重视师德教育,经过几年的积淀,追求“爱至深、艺至精、境至远”已成为教师共同的价值取向。

目前,该区3名教师入围“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和“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13名教师荣获“沂蒙名师”称号。这些“拳头”师资,又凝聚了5个“名师工作室”和十余个学科团队,辐射带动全区教师,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生力军,也成就了罗庄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上一条:《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团来临沂采访 下一条:人民网:临沂大手笔破解城区教育难题 一次建校13所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