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山东教育报》报道临沂保障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经验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20日  浏览次数:

临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零门槛”

本报记者 刘金松

“这是2010年市政府在北城新区新建的13所学校中的一所。学校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可容纳48个教学班,在今年招的340名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到三成。”临沂市第三十五中校长周健欣慰地告诉记者,“建校之初,学校确定了‘让认真成为习惯’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切实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

据了解,像三十五中一样,临沂城区的每一所学校都“零门槛”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并且接收数量都不少。位于临沂城西部的临沂市第十三中学,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每年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都在69%以上。2010级6班学生林庆泽的家远在广东汕头,他的父亲林衍忠在临沂西郊做生意。林衍忠高兴地说:“我对十三中的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很满意。孩子在学校里享受到了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待遇!”

临沂是全国知名的商城,每天流动人口达30万人之多,经商人口多、外来务工人员多、随迁子女就学人数多。调研显示,该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就有83727人,其中,小学52257人,中学31470人,在公办学校就读学生75204人,占总数的89.8%。仅临沂城区就达到48194人,占总数的57.6%,并呈递增趋势。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需要,临沂市委、市政府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中长期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就读为主”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教学规模,依法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临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工兄弟在‘大临沂、新临沂’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理应享受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临沂市市长张务锋说。

在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方面,临沂市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妥善安排,让每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能就近入学。该市早在2004年就制定了《临沂市城市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基础教育工作实施细则》,将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安排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就读。2009年,临沂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借读费,将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地方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为了真正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得来,临沂市大力实施了城区学校新建、改扩建工程,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在北城新区建设中,临沂市把教育配套设施与城市建设一体规划,规划布点幼儿园48所、学校23所,目前已投资15亿元,新建学校19所,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这种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推进学校建设,实现教育规模与城市规模同步乃至超前发展的做法,被省教育厅誉为“北城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可以满足北城新区未来十年学龄人口入学需求,也保证了北城新区未来30年教育发展不落后。在推进老城区基础教育建设工程中,该市重点对35所中小学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截至目前,老城区在建项目11处,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学校有12所。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工程的不断完工,不仅可以满足本市学龄人口入学的需求,也可以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需要。二是特别关爱,让每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能上得起学。该市坚持做到“三个积极办理、三个平等对待、三个特殊照顾”,即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入籍、转学给予积极办理;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升学评优、入队入团、课外活动方面同当地学生平等对待;对学习困难、家境贫困、生活不便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按照政策给予特殊照顾。三是规范管理,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倾注更多关爱。该市为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建立了正式的学籍档案,在入学、会考、毕业鉴定等方面都与当地学生享有同等资格。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基础、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坚持在教育教学方法、行为习惯培养等方面因人施教、分类指导,在课程教学中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生存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手拉手志愿活动”,通过家校配合、结对帮扶、心理辅导等形式,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倾注更多关爱和耐心,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

据临沂市教育局卢立海局长介绍,临沂市在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大力实施了“教育民生工程”,近3年来投资13亿元,积极优化城区教育资源配置,不仅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而且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居民子女享受到了同等的就学待遇,从根本上维护了教育公平。

上一条:《山东教育报》头版倒头条发表卢立海局长署名文章 下一条:《中小学校长》杂志报道沂州实验学校促进特色发展做法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