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花:沭河岸畔的朝阳春燕
在风景秀丽的沭河岸畔,在生机勃勃的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朝阳街道,提起她,总让人想起那甜美的笑容,让人感受到希望的力量,她就是朝阳地里飞来的一只春燕——— 临沂第三十三中学教师陈立花。
春燕来早乐耕耘
沭河畔的学生们很勤奋,总是到校很早。为了让他们既安全,又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陈立花不论寒冬酷暑总是在学生来到之前开好门,然后坐在教室里读起书来,无声的行动深深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
她的学生中流传着一个顺口溜:“你早,你能早过姐?”陈老师亲和力强,学生都说她有磁场,毫不避讳的称她为“大姐姐”。
正是陈老师这种弯下腰的姿态,让她融入了学生,赢得了学生的心。“语文课堂45分钟过得最快!很轻松,很享受的,因为没有距离。”学生们这样评价她的课堂,“我们高高兴兴玩着就学会了东西。”
呢喃春燕话心语
每年陈立花所带的学生,都愿意把自己的小是小非和她聊一聊。
班里的小伟生活在单亲家庭,非常叛逆,经常进网吧打游戏,见了老师的面信誓旦旦,转过身又旧“病”复发。一天,陈老师的第一节课他就在打瞌睡。陈老师轻轻地拍醒他,抚摸着小伟的头说:“网络是工具而不是玩具,玩物丧志,你不能把自己葬送在网吧游戏里呀。”此后,陈老师因势利导,经常捕捉小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时常抓住每次批改作业的机会,写批语,夹纸条,提醒他、鼓励他。从此,小伟在各方面进步很大,期末考试成绩提高了50多分。
“老师,你要是我妈妈就好了。”这是父母在外地打工和奶奶住在一起的小鹏对陈老师说的悄悄话。父母的远离使小鹏产生了孤独感。对于这些留守儿童,陈老师总是用加倍的母爱去呵护。记得去年冬天,小鹏的手上早早地长满了冻疮,陈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于是,她就给他买了一幅手套,并给他配了一些治冻疮的药。接到这些东西时,小鹏向陈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脸上满是感动与幸福,那是一种干渴很久后的滋润。
春燕衔泥育真人
陈老师非常崇敬陶行知,她赞同他的生活教育理念,信奉教育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育教学中,陈老师注重从生活小事入手,善于发现里面的育人因素,给学生以教育,让学生从中学到生活的智慧。
校本教材《五场一通道》,讲的就是利用校园生活,对学生进行行为文明及习惯养成教育。学校把校区分成“心智培育场”、“阳光运动场”、“劳技实践场”、“休闲娱乐场”、“生活餐饮场”、“形象展示通道”。学校利用文化牌规划布置活动空间,构建一方精神领域,创设一种情境,渲染一种气氛,提出一些具体的言行标准与要求,让学生目标上有所奔、精神上有所依、行为上有所据地去体验、去感受、去践行,从而形成规范的言语行为、健康的心理情态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该套教材是陈老师和同事们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悉心钻研的成果,更是她们“生活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
2012年9月,临沂市动植物园落户朝阳街道,各种动植物相继入园,农家孩子对此充满了期待。借助这个有利平台,“金秋采风”、“走进大自然”等活动相继开展,陈老师和同事们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身边的课堂,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点缀了课余生活。
暑假前的一次《我的梦,中国梦》作文课上,学生问到:“老师,您的梦想是什么?”陈老师略一沉吟微笑道:“我的梦想就是:做好老师,与你们共度美好的中学时光,期待你们闪烁着蒙山风骨,散发着沂河气息,有一天会破茧而出,给社会一抹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