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沂蒙晚报》“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八)

发布日期:2013年08月27日  浏览次数:

用网络为乡村孩子开启一片天

尽管干了16年的体育老师,但由于缺少专业教师,他从室外转向了室内,转行教起了信息技术。为了将一个个知识点搞清楚,他经常看书到凌晨,不明白的问题就记在笔记本上,向年轻教师请教。 8年的时间,他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镇里小有名气的“电脑高手”,用网络为乡村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他就是沂南县依汶镇里庄初级中学教师郑兴斌。

挑战自我转行上信息课

Word、Powerpoint、Flash、Photoshop……采访过程中,一个个电脑名词从郑兴斌嘴里脱口而出,每一种软件的知识点他都了如指掌,现如今他已是镇上小有名气的“电脑高手”。听到这个称号,郑兴斌却直摇手,“高手谈不上,8年前我还是个门外汉呢!”

1989年,从临沂师专毕业的郑兴斌被分配到岸堤中心中学,当起了一名体育老师,这一干就是16年。2005年,郑兴斌调动到依汶镇里庄初级中学。由于乡村初中缺少信息技术老师,平日喜欢钻研电脑的郑兴斌成了学校里唯一一名电脑课老师。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郑兴斌买来大量有关的电脑教学的资料,经常学习到凌晨。对于自己实在不懂的技术问题,他就会找笔记本挨个记录下来,等到第二天再向年轻的同事们请教。

郑兴斌还创立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每节课学生只要在30分钟内掌握了知识点,就可以利用剩下的15分钟上网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山村的孩子接触电脑的机会很少,他们学起来非常带劲,一个学生在参加市里电脑制作大赛时还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在郑兴斌看来,尽管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但通过小小的电脑学生们能够看到外面更大的世界,所以他必须当好这个老师。

生来一副热心肠 为学生树起好榜样

看似平凡的他,生来一副热心肠,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把心中的大爱落到了无声无名处。

2012年春天,郑兴斌一家人到岸堤镇亲戚家串门,路上碰到一起交通事故,一位老太太躺在地上人事不省,情况非常紧急。原来,一辆三轮摩托车将老人撞倒后逃逸了。郑兴斌立即把车开过来,跟其他几个人一起把老人抬上车。这时,有个好心人提醒他:“你把她送到医院,如果她的家人说是你撞的,怎么办?”但郑兴斌觉得自己的行为光明磊落,没有把好心人的劝阻放在心上。

来到岸堤镇卫生院后,郑兴斌帮着伤者找医生、挂号、拍片,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了伤者的家人。伤者家人问明情况后,感动得热泪盈眶。等他忙完从医院赶到亲戚家时已是下午4点了。

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主动伸出援手,事后却不求回报和功名,在很多同事眼里,郑兴斌就是一名“平民英雄”。2011年春夏之交的一天上午,一位学生刚刚吃过早饭,突然在教学楼前捂着肚子,用头直碰柳树。学生们都吓坏了,有几位学生跑着去找来了郑兴斌和班主任,郑兴斌感觉学生像是阑尾炎发作,他二话没说,抱起学生就送到卫生院,班主任老师随后赶到,当家长来到卫生院时,他已回到学校。

救人于危难,关爱他人,郑兴斌为山村的学生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上一条:《中国教育报》:临沂市罗庄区传递阅读正能量 下一条:《沂蒙晚报》“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七)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