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用爱教育每一个学生
她扎根农村十三年,教书育人,甘为人梯,用希望点燃学生,用快乐开朗感染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赢得学生的爱戴;心系单亲学生、留守孩子,用行动寄真情;因材施教,走进学生心灵,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提倡“生活教育”,善于发现运用育人氛围,让学生零距离触摸社会生活。她就是临沂第三十三中学教师陈立花。
走进孩子心灵,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陈老师总是能走进学生心灵,赢得学生们的信赖。她所带的学生,都愿意把自己事和她聊一聊。
陈老师班里有个叫小伟的同学,由于生活在单亲家庭,性格非常叛逆,经常进网吧打游戏,当着老师的面信誓旦旦,转了身又旧“病”复发。一天,陈老师上的第一节课他就在打瞌睡。陈老师轻轻地拍醒他,提示他坐好。可他抬起头,红着眼睛站起来就往外冲。
没等陈老师回过神来,就有学生说:“老师,您的手在流血!”原来陈老师的手掌碰了小伟钥匙链上的小刀儿,陈老师顾不上自己的手,而是赶紧派两个同学将他劝了回来。看着他脏乱的衣服,苍白的双唇和瘦削的脸,陈老师心痛极了。她对小伟说:“老师没事,只要你没事就好,昨晚是不是又打了一夜游戏?”听到这儿,小伟第一次哭了。此后,陈老师因势利导,经常捕捉小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时常抓住每次批改作业的机会,写批语,夹纸条,提醒他鼓励他。从此,小伟在各方面进步很大,在班级里积极带头做好事,期末考试提高了五十多分。
重视生活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
陈老师坚信教育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育教学中,陈老师注重从生活小事入手,善于发现里面的育人因素,给学生以教育,让学生从中学到生活的智慧。
陈老师在和学生小曾的父母聊天时,得知小曾非常孝敬爷爷,端茶倒水,洗衣喂饭。陈老师深受感动,争取他的意见后,以小曾同学的事例在班内掀起了感恩教育,“我给爸爸洗脚”“互换角色——今天我是家长”等活动随即开展起来。
农家孩子的父母多以务农和外出干建筑为业,卖的是一把力气,非常劳累,小管同学跟随父母干了半天的“小工”之后,在作文中写到“半天,我真正知道了什么是腰酸背痛腿抽筋,仅仅半天我连站都站不起来了,而爸妈却一干就是这么多年,天天如此……”。通过这些活动,“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传统美德扎根学生心里,好多家长打电话告诉陈老师,说孩子像变了一个人,懂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