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沂蒙晚报》“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十二)

发布日期:2013年09月05日  浏览次数:

做叶的事业奉献教育人生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的一句话,也是乡村教师宋树春最喜欢的一句话。宋树春经常说,“我从事的就是叶的事业,因为我是一名人民教师。”

16岁当了乡村教师,立志让孩子改变命运,走出大山

蒙阴县联城镇对山联小地处典型的山区,其南面和西面是连绵的蒙山。25日,记者来到小学所处的常岭村,顺着村里的路向小学走去。学校前的道路均是土路,狭窄并不好走。因为快开学了,宋树春等几位老师提前来到学校,为开学做准备,空寂已久的学校又重新热闹起来。

对山联小一共有四个年级,五个班,包括一至四年级和学前班。从去年起五、六年级划到了联城中心小学。学校面积不大有两排瓦房,一排是教室,另一排是老师的办公室。

“学校虽然小,但比以前我刚工作时强多了。”宋树春对记者说。1975年,宋树春高中毕业。因为当时村里的高中生算是高学历了,村里打算让他到小学当老师。“当时还有一个同村的也是高中生,他打算去当兵。”宋树春说,他当时也有当兵的想法。“当时家乡相当贫穷,尤其是村里的教育落后,我当老师能让村里的孩子学好知识,走出大山,改变家庭甚至全村人的命运。”担负起这份神圣的职责,宋树春来到村里的小学,当了名民办教师,从此当上一辈子的“孩子王”。

几间教室都是草屋,课桌是土坯做的,桌面是块木板,凳子是学生自己带的。学校设施的落后超乎宋树春的想象。孩子们都是附近几个村的,不管到学校的路有多难走,他们都按时到校上课。他们求学的精神和求知的眼神深深触动了宋树春,他打算把根扎在这里,当一名尽责、合格的老师。

宋树春说,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学费只有一块多,但一些农村家庭特别贫困,交不起学费,很多学生处于辍学的边缘,其中就包括宋炳海、宋炳军兄弟俩。

“两个孩子都7、8岁,学习都不错,我就找到他们家里,家长就说没钱上不起。”宋树春说,他去他们家里找了多次,但家里的确是穷,连温饱问题尚解决不了,哪有钱交学费呢。宋树春当时工资只有5元钱,他把钱拿出来,放在宋炳海父亲手里:“孩子的学费我替他们交了,孩子跟我走吧。”兄弟俩命运从此发生了转折。后来他们都考上了大学。如今宋炳海、宋炳军都在外地工作,只要回家都会看望宋树春,他们忘不了恩师对他们的帮助。

当民办教师工资很低,即使这样宋树春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钱来资助像宋炳海兄弟这样的贫困学生。三十多年来,宋树春共帮助了十余名学生,这些学生几乎都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当老师有心得,关怀、教育、管理一样不能少

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宋树春深知要想教好,必须自己先学好,因为“打铁还需自身硬”。宋树春不断努力学习,充实、完善自我。

1986年宋树春参加中师函授班,1990年考入费县民师班,从此成了一名公办教师,1996年取得大专文凭。

宋树春主要带数学课。为了补充自己知识上的不足,多年来宋树春自费订了多份杂志。3年前,对山联小通上了电脑,没事的时候宋树春就从网上查看教学文章,下载些课件,并学以致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心得,在课堂中应用。

在对上联小,宋树春所带班级的成绩非常优秀。2012年他带的四年级数学在蒙阴县统考中拿了第一名。

为什么宋树春所带班级的成绩那么好?他总结了三句话:“亲切地关怀、耐心地教育、严格的管理”。

“亲切地关怀尤其对后进生的辅导、贫困生的帮扶,要像父亲一样去关心他们。”宋树春说,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严格地管理就是要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掌握学习方法,不良的言行和言语要及时纠正,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把思想教育永远放在第一位。

多年来,宋树春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多次获县级优秀教学成绩奖。

坚守,因为他爱这三尺讲台

记者注意到,宋树春的双腿上有手术的瘢痕,这是他静脉曲张做完手术留下的。原来由于长时间站立,在10多年前宋树春就患了双下肢静脉曲张,而且越来越严重。有时患处疼得钻心,并且双腿易抽筋,宋树春正讲着课时,实在忍不住了就活动活动腿,揉揉疼痛部位,再继续讲课。他从未因静脉曲张请过一天的病假,耽误学生一节课。尽管医生多次建议他做手术,但是宋树春怕耽误孩子的学习将手术一拖再拖。

2008年,宋树春的静脉曲张已发展得很严重了。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他趁暑假的时间到当地医院做了手术。

虽然离家近,为了更好地照顾中午不回家的学生,宋树春总是早上带来午饭中午吃,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例外。因为没有炊具热饭,宋树春总是凉着吃,时间一长,他得了严重的胃病。有时正上着课胃疼得受不了了,他就用手按着胃部,脸色经常疼得蜡黄。起初孩子不明白他是怎么了,就对他说:“老师您赶紧休息会吧。”但宋树春总是坚持将课上完。后来,宋树春在口袋里放了一瓶胃药,只要不舒服,他就吃上一片,因为他怕自己受不了胃疼而影响给孩子们上课。

今年宋树春已54岁,他已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奋斗了38个年头。宋树春说,只要不退休,只要身体允许,他就要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干下去。因为他爱这三尺讲台,爱这些孩子们。

上一条:《沂蒙晚报》“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十五) 下一条:《沂蒙晚报》“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十三)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