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忠:人格引领,专业指导
一、个人简介
王洪忠老师,1975年4月出生,中学一级教师。2000年毕业于临沂师院中文系,同年9月分配到临港三中从事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至今。作为语文教研组长,带领语文组积极投入到教学与教研当中,所教学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语文组中考经验与复习策略在全区推广。在班级管理中,也获得成功。2011年2月《沂蒙教育》对其班级管理经验作了专题介绍。2014年成立了第一届“临港区名师工作室”。工作之余,热爱写作。在《山东教育》、《沂蒙教育》和《少年天地》上多次发表文章。
二、所获荣誉
在多年的教学与管理中,先后获得了区级“十佳”班主任、教学能手、优秀教师,2013年获得市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多次获得市、区级教学成绩奖。2014年荣获临沂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称号。首届“临港名师”,第一届“临港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临沂市“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临沂市家庭志愿者联盟成员”“临港区课改中心组成员”,市级先进教研组长,2014年2月,获得山东省第二届优秀课程资源评选二等奖。市级“书香家庭。”在《山东教育》和《沂蒙教育》和《少年天地》上多次发表文章。2011年《沂蒙教育》第二期对其班级管理做了经验介绍。
三、事迹介绍:
(一)班级管理
1、用人格魅力作引领,凸显师生榜样的力量。
学生最希望自己的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是一个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人,是一个仁慈和宽容的人。王洪忠老师很注重教师在学生中的垂范作用。平时,要求学生做到的,王洪忠老师首先做到。他特别注重励志感恩教育,谱写出了一曲曲爱的篇章。
他认为学生没有爱,家庭就不会幸福,班级就没有凝聚力;如果学生缺少感恩,亲情就会缺失,师生不会和谐。
王洪忠老师举行的“励志感恩”家长会----“让爱牵手”获得极大的成功,引起家长强烈的共鸣,会场上响起了一阵又一阵更加热烈的掌声。在日记中有位学生这样写道:“当我看到老师流泪的眼睛时,我想到了我的父亲,不,老师就是我的父亲。”一位家长在会后发给王洪忠老师这样一个短信------“尊敬的老师,感谢您开了这样一堂家长会,我非常感动。我很幸运,能把孩子交给您这样的班主任。”
2、用爱心去呵护,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次次教育的成功
(1)一件红雨披改变了一个孩子
王洪忠老师班的学生范诗鹏感冒了,正发着烧。他的贫穷的父亲竟然没有一件雨披,在寒冷的秋风中,赤着双脚来到学校。握着老人冰凉的手,王洪忠老师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把自己的雨披轻轻地披到范诗鹏的身上,孩子含泪穿着走到了雨中。
在一篇日记中范诗鹏这样写道:“老师,其实我是一个坏学生,在小学里我没有钱,就偷家里的粮食卖钱去上网。为此爸爸打了我很多次,同学们也瞧不起我,我感觉自己很无用。老师,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您给我穿雨披的情景,我向您保证,从今天开始,我再也不做这样的傻事了。上个星期,您和同学们资助我的五元钱,这个星期五我给了爸爸。他用一元五角买了一斤挂面煮给了我和妈妈吃,三元五角给我换了上学的煎饼……”一个孩子就这样开始了他的转变。而王洪忠老师的班级这一资助,就是三年!
(2)六个月的努力,换回了浪子的心
有这样一幅画面:一位母亲,在冰天雪地里推着电动车,去找寻上网的女儿。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了,再爬起来。腿摔伤了,裤脚开裂了,可她仍然在艰难地前行。可在网吧找到她的女儿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女儿冷冷的目光和讥诮的眼神,在这位母亲近乎绝望的表情中,女儿扬长而去……
就是这位母亲,把女儿转到了临港三中,来到了王洪忠老师的班级,作为班主任,只有王洪忠老师知道在这个孩子身上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一天下午,秋雨中,王洪忠老师看到这位母亲站在学校门前的柳树下,雨水顺着鬓角往下流,她顾不得擦一把雨水,眼睛却望着教室,没带雨具的这位母亲,怀里却紧紧抱着煎饼和塑料纸包着的棉衣。
王洪忠老师灵机一动,快步来到四楼教室,把这个叛逆的孩子拉了出来,大声地说:“你不要动,请你仔细看门口那个人,抱着衣服的那个人!”母女就这样对视着,一个楼上,一个雨中。五分钟后,孩子眼圈红了,十分钟后,孩子留下了泪水。她不顾一切的冲下楼去,在大门口,在绵绵的秋雨中,母女紧紧地抱在一起。王洪忠老师知道,他成功了!
三个月后,当这位曾经对女儿几乎绝望的母亲,用颤抖的双手接过孩子高中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当着王洪忠老师的面嚎啕大哭。
3、运用好家委会,做一桌家校联合的教育大餐
在区教体局的关心和指导下,临港三中组建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创办了家长学校。
王洪忠老师抓住这个契机,不但筹建了班级家委会,而且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让家长走进课堂,听老师的课,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家委会”拉近了班级与家庭的距离,使班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在家校合作中,王洪忠老师还尝试了以下两种方式,效果也不错:
①印发“学情通知单”。为了加强家校联合,班里每周印发一次“学情通知单”,告诉家长本周班内发生的事情,孩子在校的情况。家长了解情况之后,在家长意见栏填写家长意见,对学生、老师、班主任、班级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批评意见。
②实行“村级家访制”。为了了解学生在家情况,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王洪忠老师通常利用上课之余、闲暇时间,以村为单位进行家访,把本村班里的学生家长召集到一个学生家中进行交流,这样省时、方便、效果好。
4、借助“三小”“五个一”活动,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在读书活动中,王洪忠老师积极倡导实施“三个小”活动:即校园小书包,家庭小书桌,班级小书橱。通过“班级图书角”和教室布置,创建“书香班级”。同时让学生自己设计班徽、班训、格言,让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爱的力量,家的感觉。另一方面,王洪忠老师抓好“五个一”活动:每天一篇日记,每天一句格言,课前一支歌,每月一本名著,每月一次读书论坛。“三小五个一”工程的推进,使学生在读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班级管理中,王洪忠老师又结合班级特点和学生个性,设立除了班委会之外的“花盆长”、“书橱长”、“桶长”、“楼道长”等特色职位。这样,学生就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一种归属感和成就感。
于是,班内调皮的少了,学习的多了;说话的少了,读书的多了;闲玩的少了,做事的多了。良好文明的班风何愁不树立!
(二)教学教研
1、历经十年打造中考语文复习策略,创新中考语文复习新途径
中考复习贵在攻坚克难,如何在较短的时间之内达到较实效的复习,王洪忠老师长期从事初三语文教学,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经验:
(1)、把握中考考点,聚焦有效课堂
作为一名初三的老师,最重要的、最实效的手段,就是让学生在较短的复习时间内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进而顺利通过中考。而对近几年,特别是近三年以来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的研究,是其中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2)、发挥集体智慧,提倡团队精神
一个人的智慧有限,能力有限,只有善于将智慧聚焦,才能催出眩目的花朵。因此,团队精神在中考复习中至关重要。
在进入复习之后,几位语文老师要真正实行了分工合作,资源共享,智力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将自己的看家本领毫无保留地拿出来:擅长积累题的,擅长古诗文的,擅长文言文的,擅长作文教学的等等。各持所长,各司其职。
2、开拓创新、注重实效,实践日记教学新途径。推出了“三位一体”下的日记教学
王洪忠老师带领七年级备课组,经过一段时间地摸索,走出了一条日记作文教学的新途径——“三位一体”下的日记教学。三位即目标引领、小组合作、成果展示;一体就是学会写日记,喜欢写日记。学生由“要我写日记——我要写日记——我写好日记”三个层级的认识跨越,写作水平大幅度提高!
3、打造名师团队,引领临港教育
2014年5月,区教体局成立了第一个“名师工作室”,作为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王洪忠老师知道肩上的担子,他会不遗余力,在爱心中坚守,在幸福中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