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临沂日报》“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十二)

发布日期:2014年08月19日  浏览次数:

李传广:三十一年风雨路 桃李不言孕真情

他当民办教师时,个子还不如学生高,很多人有点鄙夷不屑,但是他任教的学科成绩次次在全镇数第一,创出了全镇教学奇迹;他当村小校长,谁都心甘情愿的跟他干。三十一年来,他扎根临沂国家级高新区的最西北,让一批批学生走出山村,让一批批教师成为中层教干、骨干名师。

“学校位置偏,人心不能偏,办学质量不能偏,自我发展的意识不能偏……”现任皇庄小学校长李传广如是说。

一、最小民师创奇迹

1983年9月,16岁的李传广来到东叠庄民族小学,成为一名普通的“小”民办教师。他上课了,但是他接过的是一个教师换过几个、学生各项习惯极差、成绩全镇倒数的班级。学生看着小老师鄙夷不屑,老师们心中打满了疑问,村干部担心他“现眼”。在这种情况下,他充满了信心,暗下了一定干好的决心。首先,他千方百计的让学生理解,得到了学生的尊重;一丝不苟的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言传身教,发挥了教师的楷模作用;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先进的教材教法及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把“特困生”当成自己的弟弟,一起同吃同住;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一年的努力,班级面貌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改变,学生变得懂事了,学习习惯变好了,教学成绩名列全镇同年级第一。他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赢得了开门红。

1986年他所带的毕业班,毕业率和升学率都达到了100%。18年的教学岗位,不论代什么学科;不论学生的基础多薄弱;不论组织什么形式的考试,成绩每次都名列前茅,创造出当时山区农村教学成绩的奇迹。家长们都愿把孩子交到他的班级,同事都佩服他的工作,镇、村的领导投来了信任和赞许的目光。1990年,全镇教学工作现场会在东叠庄民族小学召开,镇分管教育的领导带领人员到他家进行访问,看到他家里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奖牌,就对他的父亲说:“这孩子干得不错,真不孬!不光奖牌屋里挂不了,荣誉证书一筐头子也挎不完啊!”

二、以校为家尽全力

2000年10月,33岁的他成为东叠庄民族小学的校长,他仍带两个班的数学,继续用他的热情和真诚,教育着每位学生,在学校工作中,他总是身先士卒,为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做出榜样。“我感觉学校就是我的家,学生们都是我的孩子,我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这个家。”李传广说。他每天早上七点前来到学校,和学生一起打扫校园,下午放学一小时后,还围着校园转转,就算学生放假了,他也要天天来学校看看,不然,总觉着少点什么。他凡事总要亲力亲为,他顶着烈日给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修剪、浇水、施肥;开着手扶拖拉机把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整平;顶着凛冽的寒风为学生清扫路面及台阶上的积雪;学校的零活,他带领老师们加班加点也要干完。

2005年11月,辖区五个村庄决定建设皇庄联合小学,在他的协调努力下,新校很快开始动工了,为把家乡的学校建得又好又快,让山村孩子能与城区孩子享受一样的均衡教育发展成果,他一边忙着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一边奔波于新校园的建设工作:跑资料、搞协调、验质量。家里的农活全由年近70岁的老父亲一人忙活,有时,连开车拉水的时间也抽不出来。新校于2006年10月投入使用,他不等不靠,集思广益,带领老师们采取股份经营,动手到镇政府起运花板砖,挖坑栽树,协调有关部门,化解民族饮食文化冲突,建立起了高标准的民族食堂餐厅,彻底解决了偏远山区小学师生中午就餐难的问题,率先实施了热水热饭工程。市教育局组织的农村学校两热一暖工程检查,看了皇庄小学的两热工程后,一位领导激动地说“到了许多的学校,没想到高新区偏远的学校两热一暖工程做得这么好,可以在这里开市级的现场会”。他的这种“吃苦、敬业、自主、为校”的忘我精神,不仅感动了上级领导,还感动了皇庄村的企业老板陶金亮先生,陶老板无偿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办公桌凳,改善了皇庄小学老师的办公环境,第二年,陶老师还借给学校15万元,办起了高新区第一所村级公办幼儿园,彻底解决了山区幼儿入园难的问题。现在的临沂皇庄小学,已经是布局合理、环境怡人、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向往、市区知名的一所村级小学。大大小小的奖牌、奖杯,摆满了皇庄小学的德育展室。“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所有皇庄小学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李传广谦虚的说。

三、师生同事情依依

李传广从教31年,教授过的学生已经多的记不得,但是,他和学生间那份浓浓的情谊,还深深地留在彼此的心间。

这么多年来,李老师已经记不清帮过多少学生买午饭,帮助过多少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对此,学生们对于他的恩情都牢牢记在心里。每当各种节日时,收到寄送来的贺年卡或者短信的祝福,他心里总是美滋滋的,感到职业的幸福和快乐。

如今,在南京大学读完博士并留校任教的高海涛曾是他教过的一位学生。说起李老师,高海涛说:“上二年级时,我的小腿被氧气瓶砸骨折了,是李老师坚持背我两个多月往返学校,才使得我的功课没有落下。他不光培养了我从小认真对待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了让我如何做人。”高海涛还清楚的记得,在他要赴莱阳农学院上大学的前一天晚上,李老师送他一身西装,并和他促膝长谈,李老师分享着他的学生考上大学的快乐。现在已经十几年了,高海涛还一直把这事珍藏在脑海里。

皇庄小学比较偏僻,交通不便,有时人心思走,为了让老师有信心,有热情、安心地工作,他协调车辆,对家离学校5公里以外的老师集中接送;在工作中,他千万百计为老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让学校的老教师能贡献出自己的经验,为学校的发展掌舵、参谋,让中年教师发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育学生、带动新教师,给青年教师压重担让他们成长得更快。他用民主管理激发教职工工作热情,用岗位责任制互相监督,提升效率,全校各项工作合谐发展。曾经在皇庄小学工作3年,现已任马厂湖小学政教主任的冯小苏这样说:“他不仅是校长,更是我们的大家长。”

八年来,在皇庄小学工作过的老师已有30余人,他们在这种和谐、团结的氛围中,工作着、快乐着,从皇庄小学走出去的老师,已有十几位成为中层教干和骨干名师。谈起这事,现任马厂湖小学校长杨廷华风趣的说:“皇庄小学是为马厂湖小学教育培养教干、名师的黄埔军校。”

李传广满腔热情,充满自信的走过了31年的教学生涯,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师的责任和爱心,党和人民给了他不少的荣誉和鼓励,他深知,荣誉的背后为师生服务的路还很长。他说:“要做一位好老师,更要做一位好的村小校长,我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我所挚爱的山区教育事业。”

上一条:《临沂日报》“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十三) 下一条:《临沂日报》“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十一)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