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临沂日报》“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十三)

发布日期:2014年08月19日  浏览次数:

不要命的校长李秀文

在巍巍马鬐山下,滔滔浔河水旁,座落着一个绿阴叠翠、景色秀丽的校园,这里树木高耸入云,松柏苍翠欲滴,这就是莒南县大店镇第一初级中学。漫步其中,神爽情怡,时闻琅琅书声,如歌如潮……。近年以来,这个农村初级中学的名声越来越响,伴随着学校名声响起的,还有校长李秀文的名字。他将大店一中的发展看成比自己生命都重要的一件大事,他工作起来拼命的劲头在莒南县远近闻名,领导称他“拼命三郎”、同事称他“工作狂”,在学生的眼中他又有一颗“热心肠”。

一双病腿,历经痛苦磨难;一腔热血,迸发奋斗激情

李秀文是个“拼命三郎”,他干起工作来,雷厉风行,风风火火。2011年5月,李校长左腿下肢静脉曲张严重,需要手术治疗,但当时正值中考和迎接市综合督导评估,学校工作日常繁忙,为了不影响学生的考试和学校的管理,他毅然忍住病痛坚守在工作岗位上。2012年6月,病情恶化,由脚踝附近的黑块,迅速蔓延至整个小腿都出现肿胀,镇领导发现后,让他马上到医院检查。但他考虑到学校实验楼将要动工建设,还有许多手续需要完善,如果做手术,将至少两个月不能走动,他笑呵呵的对镇领导说:“请领导放心,这点问题,还撂不倒我这一米八三的身板。”于是,他一咬牙,用绷带缠住肿胀的小腿,继续工作。

2013年6月,病情加剧,必须进行治疗,否则将面临截肢的危险,在县镇领导的强烈要求下,李校长选择7月1日去临沂做手术,因为学期即将结束,不会耽误学校的工作。手术后,医生建议他休息半年,但是他日夜牵挂的“爱心餐厅楼”将要奠基,紧接着省政府领导将视察学校,于是,手术后仅一周他就回到了校园,开始了他熟悉的工作。由于伤口没有愈合,加上天气高温,每到夜晚,解开缠在腿上的绷带都能拧出一滩水。8月16日,连续几天的高强度工作,加上一直没有休息好,刚从市人民医院检查回来的李校长突感不适,晕倒在家中,家人紧急把他送到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在重症监护室,他高烧40度,连续4天的紧急抢救,病情没有好转,县医院要求立即转到济南省立医院进行治疗。在省立医院,连续打了16天的溶血栓治疗,进行了两次介入手术,李校长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在昏迷期间,李校长还叨念着学校的事,“梁校长,教学任务要抓紧,王主席,后勤工作要保障好……”他清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起电话调度学校的工作,“马上开学了,迎接新生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吗?这学期留守儿童要加强关心,学校餐厅楼要加快进度……”。躺在医院30多天,他像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恨不能立刻飞到学校。主治医生知道情况后,对他说:“你不要命了,就在你刚住院的几天,和你有着同样症状的一位病人刚刚去世,你太年轻了!”。他不知道在他住的病房里,进去的人很多,走出来的人几乎没有;他不知道因为他的拼命精神,差点让他丢掉了性命;他不知道因为病情,悼词都已经为他准备好了……

李校长是幸运的,他用执着和信念战胜了病魔,用一双病腿,撑起了大店一中的天空,用一腔热血,迸发了奋斗的激情,他是真真正正的“铁汉”,真真正正的“拼命三郎”!

一栋餐厅,彰显爱生本色;一段真情,演绎师生大爱

李秀文是个“工作狂”,他干起工作来,没日没夜。李校长看到一中学生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只能在教室桌凳、宿舍床铺和窗台上吃饭,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使学生在学校也能像在家里一样吃上热饭热菜,他积极奔走,跑镇党委,到县委筹划学校餐厅捐建活动。在捐建活动初期,他入企业,走村庄,进农户,向大家讲学生就餐现状,希望他们能伸出援手建造餐厅。这样的“化缘”走访,李校长不知要多少次面对别人的冷脸,不知要多少次拖着病腿行走,但他为了学生,还是笑脸相迎,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2012年腊月27日下午,下着大雪,他第五次来到山东新亚新磨具有限公司,王总正忙着装一批运往东南亚的磨具,看到他又来了,就让他先到办公室等会。李校长在办公室一等就是2个多小时,直到货车离开公司,王总才慢悠悠的走来。刚推开办公室的门,王总就对着李校长说:“老李啊,你能来公司,我很高兴,但是千万别再和我谈捐款的事了,这个忙我真的帮不上”。李校长听到这,就和王总说:“王总,我今天来是和你聊母校发展的,你上学时学校是这个样子……”,说着李校长从包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照片。“现在学校是这个样子,你看变化大吧?!”。王总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照片和资料,慢慢的转变了想法,他非常动情的说:“就冲李校长的这份执着,我捐5万元,报答一中对我的教育之恩,没有学校,就没有我的今天”。从王总公司走出来,已经晚上8点多了,李校长此时只吃了早饭……

经过李校长和相关单位的努力,大店镇爱心餐厅捐款达到160多万元,学校餐厅楼的建设再也不用担心了。正是由于对大店这片土地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学子的真爱,才促使他发扬“工作狂”的精神,一次次的去找党委,找企业,找村民;也正是有了各级领导、企业家和村民的大力支持,大店一中才先后建设了5868平方米的教学楼1座、2400平方米的女生公寓楼1座和6005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1座,满足了教职工及学生的正常教学和学习,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

一缕阳光,洒满全部校园;一片爱心,温暖整个心田

李秀文是个“热心肠”,他干起工作来,只顾别人,不顾自己。从教二十几年,李秀文从不体罚、歧视学生。他的座右铭是:“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因此,他热爱学生,把更多爱倾注在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有一次,八年级一位学生在操场玩耍,突然晕倒在地,李校长立刻从办公室飞奔而去,一看正是那名患有心脏病的学生,于是,他不顾带病的双腿,背起这名学生,紧急送到镇卫生院,经医生的紧急抢救,学生转危为安。但是满头大汗的李校长,确因为小腿的剧烈疼痛,差点晕倒在地。

2012级七班有一个轻度智力障碍的学生,她环境适应能力差,对母亲依赖性强,每次上课都要母亲送到学校,还经常啼哭着不进教室。作为校长的李秀文每次都拿出最大的耐心与爱心,把她送入教室,特别是在课间活动和体育课上,她时常会玩失踪,而心急如焚的李校长总会不厌其烦地在校园找寻,然后把她送回课堂。最终李校长凭助爱心、耐心和信心感动了她,半个学期后,这位同学终于能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上下课了。庄利民是一个爹娘常年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他跟着八十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为了不让他失学,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每学期开学,李校长都会到他家中接他上学,把课本、笔记、文具装进新买的书包里送到他手中,并嘱咐“小利民”要安心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李校长还不时到“小利民”家中,帮助他补习功课,把自己的工资拿给“小利民”,让他和奶奶每天都能吃上饱饭。

“热心肠”的李校长常说:“一个人,肢体可以残疾,生活可以贫穷,但是,心灵不可以残疾,更不可以贫穷。只要我们多给他们一点帮助,他们就会有希望,我相信我们的爱能创造奇迹”。从李校长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一缕“爱”的阳光,洒满一中校园,照耀所有学生;我们看到一片“爱心”的雨露,温暖了所有学生的心田。

上一条:《临沂日报》“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十四) 下一条:《临沂日报》“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十二)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