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沂蒙晚报》第六届寻找“最美教师”系列报道(十三)

发布日期:2016年08月22日  浏览次数:

扎根山村“站坏 ”双腿仍不悔

1979年,16岁的程培虎高中毕业,回到家乡沂水县沙沟镇当上了民办教师。他自己也没想到,这大半辈子就此在山村的讲台上扎了根。30岁时,因为长年劳累和恶劣条件的影响,他双侧股骨头坏死,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即使是这样,他仍然放不下山里的孩子,并利用自己的诗词爱好,为孩子们插上了一双飞出大山的翅膀。

高中毕业的他毅然回到山窝窝

也曾羡慕同龄人荣耀返乡

沂水县沙沟镇中心小学坐落在山脚下,夏末秋初的季节,学校周边一片绿色,地里的玉米正待成熟。

走进校园,干净整齐的教学楼,现代化的教室,条件竟不比城里的学校差多少。看着眼前的景象,53岁的程培虎回忆说,自己刚开始当老师时,山村小学的条件要比现在艰苦多了。

1979年,高中毕业的程培虎16岁,作为家里的老大,他开始为父母分担养家的重任。因为文化水平比较高,一毕业他就回到沙沟镇一所山村小学当上了老师。几间茅草屋,低矮的围墙,校园里甚至连个厕所都没有,每次程培虎只能到村委借厕所用。虽然条件艰苦,但山村里长大的程培虎深知学习知识的重要,他就这样咬着牙坚持了下来。“那个村离我家有5公里远。看着不远,但山路不好走,我每天骑着自行车骑一段、推一段,这样才能到学校。”到了冬天,学校里没有任何取暖设备,骑着自行车赶路的程培虎每次到学校,浑身都已冻得冰凉,没过几年,他就发现自己患上了关节炎。

条件艰苦点,程培虎还可以忍受,但当村里跟他一般大的年轻人,外出打工荣耀返乡时,他有点儿动摇了。“很多人回来时都是西装革履,提着录音机,那个时候录音机对山里人可是奢侈品。”忍受着身体的病痛,看着同龄人的光鲜人生,程培虎几个晚上都睡不好,“我是不是也应该趁着年轻出去闯闯呢?”他在心里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但当回到学校,看着20多个孩子明亮的双眼,程培虎很快打消了自己的想法。

1990年,程培虎考上了师范,两年后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随后他被调到了沙沟镇中心小学。“我刚来的时候,小学还是在山上,条件比原来的村小好一点,但还是很艰苦。”程培虎回忆说。

坚守山村 他“站坏了”双腿

当了校长仍难舍讲台

因为长期站立的缘故,程培虎的关节炎越来越严重,1993年春天,他在领导的再三劝说下,才来到县里的医院做了检查。很快医生给出了结果:双侧股骨头坏死,需要立即休息。

那个时候,病痛折磨让程培虎行动很吃力,甚至晚上睡觉时衣服都需要家人帮忙才能脱下来。领导劝他在家休养,但程培虎却没有把自己的病当回事,“都这么长时间了,反正也治不好了,吃点药就不疼了。”

就这样,程培虎拄着木棍又回到了学校。在课堂上,无论腿有多么疼,他总是坚持站着为学生们讲课,有时实在疼得汗珠子直朝下掉,他才肯扶着椅子背靠一会儿,但从不坐下。当别人问他这是何苦时,他说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育的尊重。

1994年,程培虎被任命为沙沟镇中心小学的校长,但他仍然舍不得走下讲台,仍然坚持在一线上课。在教育学生时,他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他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他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小孩子调皮好动,纪律观念差,他从不动怒,而是耐心劝导,和颜悦色,循循善诱。学生的本子破了,他找来糨糊,仔细地粘好。学生感冒了,他用杯子倒来倒去地冷却水,喂他吃药。学生进步了,他轻抚着他的头,满脸欣喜。学生家庭贫困,他用自己的工资暗暗周济。

虽然从2004年开始,程培虎不再担任校长职务,但为了更好地摸清学生的家庭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每一个假期,程培虎都拖着病体进行家访。骑不了车,他就自己掏钱租车。山乡僻远,路途坎坷,一天颠簸下来,身体都要散架了,两腿更是疼痛难忍,妻子常常一边给他按揉一边落泪,他却不以为然,第二天又早早地动身。

亲手打造百米诗词长廊

让学生爱上传统文化

“狭长的走廊,诗词在驰骋飞翔。飘逸的笔墨,汇成了一首首乐曲,在我心中流淌……”这首诗名为《诗的长廊》,作者是沙沟镇中心小学一名学生,她所赞叹的正是学校里百米诗词长廊。而这条长廊正是在程培虎的倡导下建立起来的。“现在每周学生都要集体背诵两首古诗,通过诗词文化教育,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学到了孝敬老人、乐于助人等传统美德,更可以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沙沟镇中心小学校长李恩江说。“我喜欢写诗,因为诗歌中总有一些美好的东西,我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从中体会到。”在程培虎的积极倡导下,学校成立了“沭河文学艺术社”,给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大舞台,极大地激发了师生们的创作热情,内部刊物《沭河文化》的创办和发行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体师生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为了响应创建“诗词之乡”的号召,程培虎还积极推动学校的诗词背诵和创作活动,并创作了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诗词书法作品。以师生们的原创诗词作品为主,打造了一条百米长的诗词长廊。诗香墨韵,氤氲萦绕,传统文化在这里彰显出震彻心扉的魅力。

程培虎酷爱书法,一手好字,如行云流水。四邻八乡,家喻户晓,仰慕者众多,但他从不吝惜墨宝,总是慷慨相赠。他还主动承担了学校的书法辅导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师生写字。他授课认真,讲解精到、透彻,深得师生们的称赞。在他的精心辅导下,学校师生的书写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有多位师生的书法作品在大赛中获奖。

上一条:《山东教育报》:兰陵县“教育互联网络”推动教育工作“互联” 下一条:《沂蒙晚报》第六届寻找“最美教师”系列报道(十二)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