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时空>>正文

《沂蒙晚报》第六届寻找“最美教师”系列报道(十二)

发布日期:2016年08月22日  浏览次数:

学生的慈父 父母的孝子

无论严寒酷暑,他白天忙于教学,晚上忙自家农活,39年来,无怨无悔地将青春、汗水、热血洒在校园这片热土上,献给了他深爱的学生,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亲、可敬的老师,同事心目中可信可学的楷模。生活中,他是一个至孝至慈的人,成为当地孝亲敬老的楷模——— 他就是临沭县大兴镇东后完小的一名教师英荣民。

动员村委和家长 土墙教室变明亮

39年前,英荣民在临沭县大兴镇东后小学开启了他的执教生涯,除了几间干打垒的土墙教室和一些木制课桌外,学校找不到一本图书、一件教具、一张地图,最远的学生住在 4公里之外。面对这种办学环境,英荣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积极与村委会和学生家长联系沟通,说服动员他们主动投工投料,在1993年秋将20余年历史的土墙教室改为砖木结构、配置玻璃窗的教室。在那次学校建修中,全体教师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积极参加建校劳动,手起血泡,腰酸背痛,却从不停工,在建校劳动中,英荣民也受了伤,右腰留下了永久性的伤疤。

英荣民的一名同事告诉记者,工作之外,英荣民经常给贫困学生买学习用品。英荣民经常还给贫困学生送绒裤、袜子,步行十几里到每个学生家家访,用自己的钱给学生买药更是平常的事。学生家长和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把学校当家庭,视学生为儿女,无论发生多大的事,都能坚守工作岗位。面对周围人的赞扬,他总是说:“其实我没做什么,只是在尽我的本分罢了”。

乐观坚强 让每个学生感到温暖

2006年,英荣民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病,痛的时候连路都不能走,但他坚持上课直到手术的时候才请了两个星期的假,出院后病情一好转他就坚持回校上课。2009年,妻子遭遇车祸做了手术,他悉心照顾,鼓励妻子渡过了人生难关。他把乐观善良也传递给了周围的人。20多年来,他兢兢业业,以校为家,以班为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在他班上,无论尖子生,还是中等生、学差生,学习成绩都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他经常帮带年轻老师,在全校新老教师“一帮一青蓝工程”的活动中,他常常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多年来,他为教育事业的倾心付出,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英荣民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时时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他每天都会打扫校园,还常为学生洗衣服。2015年,英荣民刚接手一个班级后,了解到学生宋恩慧父母离异,7岁时母亲又病而去世,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她一直跟着祖母生活,性格孤僻成绩较差。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英荣民经常送这名孩子回家,在校对她耐心辅导,为她洗头洗脸,与她谈心,每周一、三、五下午放学后为她补课,一年过后,这个孩子性格变得开朗,与同学关系好了,成绩提高了,脸上笑容也多了。

白天忙教学 晚上回家尽孝心

2014年,英荣民的父亲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兄弟姐妹们身在异地他乡,为了能让父亲站起来、醒过来,他独自承担了护理他的重任。每天清晨4点半起床后,把父亲抱到屋外,扶着他一条腿一条腿地挪动。经常看病吃药,花光了他全部积蓄,还欠了不少债。为了不影响教学,自己白天在学校忙教学,晚上回家尽孝心。一夜起来几次看护老人,生怕老人受委屈,几年间,英荣民从未睡过安稳觉。此外,英荣民也同样在照顾着80多岁的老母亲。

几年来,英荣民坚持为两位老人洗衣、换衣,盖被、换褥,做饭、端饭、喂饭,请医生、拿针买药、量血压,给老人梳头、洗脸、按摩……一切饮食起居,全由他一个人承担,为了不让老人饿肚子,他一次次放弃了与朋友聚餐的机会,用自己的言行重复着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日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无悔人生。

上一条:《沂蒙晚报》第六届寻找“最美教师”系列报道(十三) 下一条:《沂蒙晚报》第六届寻找“最美教师”系列报道(十一)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