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高汉武:晕倒在讲台醒来坚持上课
黝黑的脸庞,朴素的穿着,略显消瘦讲起课来却声音洪亮,这是众多乡村教师的形象。高新区马厂湖镇武德小学高汉武老师也是这样,虽然瘦小,身体里却装满了爱心和责任:因患脑梗塞,他晕倒在讲台上,但醒过来后,他还是坚持上完了那节课。面对问题学生,他把关爱汇成涓涓细流,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并将其引向了正途。
煤油灯下备课
忙起来忘了时间
1982年,高汉武踏上了从教之路,成为当时武德联办中学的一名民办教师。那时,农村办学条件极差,师资缺乏,设备不全,就连照明用的电也不能正常供应,有时要到晚上9点、10点才来电。
刚当老师,高汉武就接手了初三毕业班的语文和物理,为了给学生搜集复习材料,他晚上在煤油灯下忍着蚊虫叮咬,被熏得满眼流泪。10点左右来电后,他又在灯下用蜡纸刻字,油印,忙起来就忘记了时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汉武所任教的那个班级本来基础较差,但到毕业时升学率提高了一大截,部分优秀学生考入了临沂一中,有的考入了中等师范,作为农村联办中学,这样的成绩在当时屈指可数了。那个时候,农村学校没有检查,也没有督导,但高汉武作为一名民办教师却住在学校,一心扑在教学上。用他自己的话说“教学是个良心活,应该对的住老百姓、对的住自己的良心。”
凡事都不会一帆风顺。上世纪八十年代,社会经济放活,而民办教师工资甚微,一个月的收入不及干几天的泥水工,更不如做几天的小商贩,于是民师队伍动摇了,有的人改行了,放弃了教育事业。面对别人的劝说,面对收入的落差,他也曾动摇过,但很快他就抛弃了杂念。
1985年,全国第一个教师节,高汉武代表民师发言,引起了乡领导的注意,后来领导有意让他到乡委去写写画画,整理材料,他的转机到了。而此时,高汉武正带着初三毕业班的课。晚上十几个学生来到学校,交谈中有几个孩子偷偷地抹着眼泪,有的哭出了声,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他明白了教师就是最光辉的职业,也更坚定了从教信念。
包饺子,买新鞋,还介绍工作
他用慈父般的爱感化了问题少年
1995年,高汉武调到武德小学,开始从一年级教起。学生由十四五岁的少年换成六七岁的孩子,他更加用心了。
在班级里,有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男生李阳(化名),他的母亲因癌症去世。从小缺少家庭关爱的他虽然身体孱弱,性格却很暴躁,经常打哭别的孩子。
这些事情,高汉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清楚地记得,在中学任教时,曾在法制报上看到一则题为《一个死囚的家信》的新闻,“新闻里说一名死囚临死前被允许写一封家信,这名死囚没有选择最亲近的家人,而是把信写给了老师。死囚说在上学时如果老师再多批评我一次,也许我就不会走上歧途。”高汉武说,这条新闻给了他很大触动,所以他下定决心要把李阳引向正道。
高汉武的儿子和李阳同在一个班,到了三年级,李阳经常到他家里玩,趁着这个机会,他慢慢走进了李阳的心里。家里包了水饺,他总要把李阳叫到桌前一起吃;妻子给儿子买了双新鞋,高汉武却把鞋先拿给了李阳穿……渐渐地,李阳对老师不再抵触,也开始把老师当成家人一样看待。
李阳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但到了初中以后,因为家庭的原因,他早早就踏入了社会,并结交了不少朋友,走上了一条歪路。一个秋天的晚上,高汉武因重感冒到村卫生室挂吊瓶,正好李阳也在,看到自己的老师,李阳便教他的同伴买来了饭菜,摆在病床间的桌子上说:“老师,我不知道我是能活几天的人,就让我尽一份孝心,咱们师生一起吃一顿饭吧。”
高汉武抓住机会,开始了苦口婆心的劝说,“既然你这么相信我,就听老师一句吧。这个社会,只要勤劳,就不会困难。”听了这句话李阳悲凉地说:“像我这样的人还能干什么呢?”“世上缺胳膊少腿的多的是,有些人不都干出了一番事业吗?咱有什么不能干的,咱不比他们差,只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就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后来,高汉武托人为李阳找了一份汽修厂的工作,很快小伙子便凭借聪明和勤奋干出了一份成绩,并用自己挣的钱,治好了病,还在村里盖了一座楼房。
直到现在,每到逢年过节,李阳总要到高汉武家里坐坐,把他当成父亲一样,向他汇报工作和生活情况。看到学生变得有出息了,高汉武打心底里高兴。
身体虚弱仍坚持上课
术后尿袋还没拔他就回到学校
从参加工作起,高汉武就很少请假,小病总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到卫生室,即便有大病情他也很少耽误学生的时间。
2008年2月底,春季学期刚开学不久,高汉武开始觉得头晕起来,后来到医院一查,才知道患上了脑梗塞。因为当时是六年级毕业班的班主任,他只住了3天的院,在医院拿了点药后,就拖着虚弱的身体,出院回到了讲台。
为了防止意外,他特意提醒学生,如果上课时老师的双手突然同时放下,学生一定不要害怕,也不要再说话。没想到最坏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一天给学生上课时,他突然感觉一阵眩晕,他赶紧把两只手放下,用手扶住了教桌,支撑着身体没有倒下去。
当他醒来时,两个学生因为担心老师会倒下一直在两侧扶着他。高老师擦了擦脸上的虚汗,镇定了一会,又开始了他的讲课,那一次他讲的内容,学生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2015年初,几度腹痛的高汉武,又查出患双肾结石,为了不误教学,他一直拖到寒假才住院手术。开学时,因为肾脏“双J管”还没取出,并且尿管和尿袋也还没拔,医生嘱咐他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能做剧烈的动作。
学生听到他生病的消息,纷纷到他家里探望,盼望着老师能早点好起来。“很多学生需要穿过解放路才能到我家里,那条路上工程车很多,非常危险。”
为了安抚学生,第二天早上,高汉武从厨房里找来了做饭穿的围裙,遮住了挂在身体上的尿袋,来到学校,告诉学生们不用担心,也不要再到家里看他。3天之后,拔了尿管,高汉武便回到了学校。有同事感叹说:“你这是不要命啊!”听到这话,高汉武只是微微一笑。
虽然已经57岁,再过3年就到了退休年龄,但高汉武却“不服老”,他常说:“我们这一行,就是干到老学到老”。为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他常常向年轻教师学习课件制作。为丰富自己的文化,他常常背诵古诗文。
高汉武说,只要身体允许,他愿意再多干几年,只因为自己深爱着脚下的讲台和自己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