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特教老师刘凤:让聋哑学生走出无声世界
“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从事特殊教育事业7年来,临沂市特殊教育中心聋部九年级教师刘凤,始终将这个理念作为自己教学的指路明灯。用“姐姐”、“妈妈”的身份,感动着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残疾孩子感受到“爱,无时无刻,就在身边!”7年来,她所带班级每年都被评为优秀班级,2013年获市直教学质量奖,2015年获市优秀教学奖,她所主持和参与的市级课题和省级课题均受到专家的肯定,课件和微课均获省级二等奖。
苦练手语,走进学生的内心
2009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的刘凤,终于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愿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可就当自己第一次登上讲台,看着一群充满灵气的孩子张开口,却只能发出谁也听不懂的尖叫声时,她突然感到自己与这些聋哑学生之间的隔阂和陌生。“身为一名特教老师,我不能再像普通老师一样对待学生!我要尽自己所能,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怀。”刘凤说。
如何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中,成为他们的好朋友,首先要熟练地掌握手语。虽然进入学校后也接受过手语培训,但是规范化的手语和孩子们平时使用的手语还是有些出入。“聋哑学生的语序和正常人的语序是不一样的,他们往往会前后倒置,有时候还会用一些自创的手势。”刘凤说,刚开始的时候,她几乎每天都和学生们“泡”在一起,一方面为了提高自己的手语水平,另一方面,就是让孩子们尽快接受自己,这样她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们的心中,了解他们的诉求。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今,刘凤的手语几乎和孩子们成为一路,交流没有一丝隔阂。而且,刘凤用业余时间考取了“心理咨询师”,为残疾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指路明灯。“现在,我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孩子们就能知道干什么!”刘凤说,孩子们特别聪明,这些年来,大家生活学习都在一起,好比一家人。
不厌其烦,让学生对每节课都充满新鲜感
聋哑学生的课堂永远是很安静的,因为这里没有老师的讲课声和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有的只是瞬间即逝的手语。
如何保障一节课的时间,让孩子们一刻不停地关注自己的手势,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刘凤告诉记者,特殊教育实行小班制,一个班级有10名左右的学生,一些孩子除了患有听力和语言残疾,在智力方面和正常学生也有点差距。
“如何能吸引孩子们在课上保持注意力,是我这些年一直在努力改变、完善的一件事情。”刘凤说,聋哑学生并不是完全不会发声的,他们在交流时,会伴随着“咿咿呀呀”等一些拟声词,而且他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较正常人更加丰富。“我在讲课时,会多用一些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来吸引孩子们,对回答问题正确、听课认真的学生多表扬,让孩子们觉得这一节课,始终充满了新鲜和满足。”
由于残疾学生们的基础不同和领悟能力的限制,除了正常授课,刘凤还要一对一地辅导学生。对没有理解课堂知识的孩子,刘凤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教授。“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就利用课外时间,只要孩子们愿意学,我的办公室和宿舍24小时为孩子们敞开。”刘凤说。
亦师亦母,寒冬夜背着学生去打针
暑假前,刘凤所带的聋部九年级的7名学生,均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按说,刘凤可以轻松地度过假期并等待开学以后接纳新生,但是,为了孩子们实现继续上高中的愿望,刘凤冒着酷暑,再一次走进孩子们的家中,为这些残疾学生争取继续上学的机会。
“残疾学生一般上学都比较晚,到今年初中毕业,班里的几个孩子都已经20岁左右了!”刘凤说,按照以往的情况,很多学生因为家庭原因或者年龄原因,家长都不愿让孩子继续上学,但是毕业前在班里的一次调查,7个孩子均表达出希望读高中的愿望,让刘凤很感动。“我想用这个假期,再去孩子们家中了解下情况,给家长们商量商量,如果有机会,还是让孩子们多学点知识。”刘凤告诉记者。
“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是刘凤对自己的一个要求,这个要求也是因为她和学生之间的一个小故事,让她坚持至今。“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学生孙钦云突然发烧了!”刘凤回忆说,那天晚上寒风刺骨,路上连一辆车都没有,她只能背着、抱着孙钦云一路赶到医院。打完针时已是凌晨1点多了,回去的路上孙钦云给自己讲了很多她的故事,她渴望上学,她不希望因为自己的残疾而失去和正常人一样拥有的机会……
融入社会,当好孩子们的领航员
聋哑人的世界是一个无声的世界,但不是一个封闭的世界。如果想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就必须走进社会这个大家庭。“你可能无法想象,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多少冷眼和嘲笑,这也是他们不敢接触社会的主要原因。”刘凤说,这些聋哑孩子是非常单纯的,在他们的心中,只有错与对、是与非,没有模棱两可的灰色地带,因此他们也是非常敏感的。
为了让孩子们多接触社会,刘凤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留给了学生们。每逢周末,刘凤会带着孩子走出校门,去超市购物,去参观城市建设,去科技馆、动物园等一些公共场所,培养他们和正常人的沟通和交流。“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样重要。”刘凤说,她经常鼓励孩子们要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比如社会实践、运动会等团体活动,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我不能照顾他们一生,但我必须在孩子们踏入社会之前,当好大家的领航员。”刘凤说,这些年,自己虽然放弃了很多业余时间,但是看着孩子们能健健康康地走出校门,她非常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