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区县采风>>正文

郯城县五措并举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09日  浏览次数:

郯城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70所,在校生约15.5万人。残疾儿童少年692人,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7.19%。其中随班就读368人,占比53.2%;送教上门162人,占比23.4%;特殊教育学校就读142人,占比20.5%,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支撑,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融合教育发展格局。

一、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健全特殊教育管理体制

郯城县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始终把发展特殊教育、提升特殊教育,作为发展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将发展特殊教育、落实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纳入义务教育整体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一方面,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对特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由分管县级领导任组长,教育、编办、发改、民政、财政、人社、卫健、残联等部门协调联动,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另一方面,不断完善配套制度。连续出台《郯城县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郯城县进一步加强特殊需要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的若干意见》《郯城县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考核评价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落实残疾儿童少年控辍保学制度与措施,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应入尽入、应随尽随。

二、不断加大投入,大力提高残疾儿童受教育水平

郯城县委县政府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始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特别对于残疾儿童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提高整体办学水平。2019年,郯城县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由6000元提高到8000元。同时,严格落实残疾学生“三免一补”(免杂费、住宿费、书本费,补助生活费)和随园保教残疾幼儿保教费、伙食费免除政策,残疾儿童少年从学前到高中阶段的15年,全部享受到免费的优质教育。残疾学生资助水平进一步提高,三年来共发放资助金260余万元,资助残疾儿童2100余人次。

三、抓好资源融合,提高特殊教育服务社会能力

郯城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与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合作,探索出管理体制、资源整合、医教结合、育人机制“四个融合”特殊教育发展新模式,对残疾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形成了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协同、资源中心指导、示范性资源教室引领、普通资源教室服务的“四级管理”指导网络。

2016年,投资660余万元,对郯城县特教学校进行改建。2017年起先后投资200余万元,用于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改造提升、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以及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设置课程资源中心、心理咨询、康复训练、交流培训等15个功能室,配备了280多台专业设备。规划建设一幢3395平方米,集普通教室、功能教室、办公室于一体的综合楼和400米的塑胶跑道操场,构建“和谐、美丽、多功能”的郯城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残疾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不断加大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力度,先后投资160余万元,为接收5名以上残疾学生的17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全部按标准建设了资源教室,其中示范性资源教室9处,随班就读规模进一步扩大。

四、加强教学研究,着力构建特殊教育优质课程体系

(一)师资配备专业化。统一核定特教学校教师编制,通过多种形式招聘专业教师,充实特殊教师队伍,特教学校现有教职工42人,专业教师学历达标率100%,计划近三年再招聘特教专业教师12人。随班就读学校配备专、兼职资源教室管理人员。

(二)教师培训规范化。一是教研队伍健全。聘任特殊教育专兼职教研员,启动特殊教育名师工作室工程,积极整合、开发课程资源。探索实施分区域组建特殊教育集团,构建特教教研共同体,定期开展“联检互学”“教学研讨”“随班就读优质课和教学能手评选”,组织开展县级“随班就读示范校验收”活动,辐射、带动、引领各学校协同发展,探索教师发展成长新路径。二是培训方式多样。实行特教骨干教师定期辅导制度,先后邀请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开展系列培训活动。组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特教学校教干教师赴沂南县特教学校、临沂市特教学校、淄博市特教学校、青岛市中心聋校、上海市第四聋校等地实地考察或参加省市级线上学科教学研讨、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等,学习国内外特殊教育工作先进经验,引领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化成长。三是教学成绩显著。今年,郯城县7名教师参加临沂市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取得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的好成绩,并被推荐参加省级比赛。

(三)课程建设体系化。针对不同类型残疾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着力构建随班就读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包括个别化教育计划、康复支持课程和校本特色课程。郯城县特教学校打造三类课程:基础性课程—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绘画与手工、唱游律动、运动保健、道德与法治、科学;康复性课程—感统训练、情绪行为管理、沙盘游戏、心理辅导等;发展性课程—劳动技能、剪纸、陶艺、公共安全等。着眼于残疾儿童的终身发展,帮助残疾学生提高自主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学生评价多元化。积极尝试基于残疾学生特点的德智体美劳多元评价方式,本着发展特长和补偿缺陷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过程性评价,避免了单纯以学科知识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并尽力为能参加中考的残疾学生提供便利条件。

五、健全保障机制,形成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工作合力

(一)健全多部门多层次合作机制。教育、残联、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及专业机构人员联合,成立了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残疾儿童少年的身体状况、接受教育的能力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进行评估,提出入学、转学建议,解决各类入学争议。

(二)健全残疾儿童评估与安置机制。每年5月份对全县残疾儿童少年摸底、筛查;6-8月份进行入学评估,并通过随班就读、特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进行分类安置或转介;9月份建立学籍,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落实一生一课表制度,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

(三)健全控辍保学平台管理机制。依据残联提供的数据信息,依托学籍管理平台工作模块,加大残疾儿童少年控辍保学力度,形成政府督促调度,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实行“一生一案”、销号管理,扎实开展摸底排查、评估鉴定、入学安置或劝返复学工作。

(四)健全关爱残疾儿童高效宣传机制。大力宣传残疾人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残疾儿童少年招生入学政策,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接纳、尊重、关心关爱残疾儿童少年的良好氛围。实行随班就读教师评先树优倾斜政策,保障资源教师队伍相对稳定。

上一条:郯城县创新举措 让课后服务提效增温 下一条:兰山教体系统“1236”模式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