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区县采风>>正文

临沭县创新智慧校园推进乡村教育振兴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29日  浏览次数:

去年以来,临沭县加大智慧校园、智慧课堂的创建力度,2022年完成A、B类智慧校园创建40个,其中A类21、B类19个,通过率为临沭县历年之最,约占全市的38%,2023年在原来创建成功的基础上再次新创建了33个市级“智慧化校园”,全县达到81所,市级智慧校园覆盖率达78.8%,为全面提高智慧化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同时,临沭县还全面与省教科院联合建立了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临沭县分基地,举办了“联合育人、贯通培养”创新素养成果研讨会,智慧校园、智慧课堂、人工智能创建工作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一是全面构建智慧型教师队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强化领导,周密组织,建立了教体局、学校、年级智慧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成立了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工作专班,通过建立教学共同体,全体任课教师共同研讨“创课学堂”平台,利用平台发布包括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作业检测等一系列环节的课程,极大地促进了智慧型教师的成长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智慧型教师制度建立以来,已有百余名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沂蒙名师、沂蒙名班主任,百余名教师成立了名师工作室,整个校园焕发蓬勃向上的生机。

二是全面加强智慧校园软硬件建设。近几年全县累计投资上亿元用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率先在全国打造了县级基础教育“云平台”,对全县学校教育城域网实施共享千兆设备升级工程。目前,全县全面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学校真正实现了千兆互联。2021年全县正式启动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网上办、掌中办”,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新华社、山东电视台和《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均对临沭县数据互联、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实现“零跑腿”进行了报道。

三是聚力配置软件建设。全县结合课堂教学实施、传统文化传承、校本课程构建和“双减”政策落实等,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实施方案和评价考核办法,提高了智慧校园管理的专业性,实现了优质信息化资源的累积与共享。学校从种类繁多的教育类APP中筛选合适的在线课程平台,组织教师利用平台发布自制的微课、慕课等资源,尝试探索优质资源的编辑、研发,通过网络及时传导给家长、学生,实现了微课、教案、课件、检测等资源的分享与共享。

四是创建创课学堂。一方面学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引领全体任课教师共同研讨“创课学堂”这一平台,组织教师利用平台发布教学课程。课程中包括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作业检测等一系列学习环节,并布置学生课下自主完成课程学习,进一步激励学生去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针对不理解的知识进行反复学习。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平台数据记录的学习状况,进行数据跟踪、数据分析并及时反馈、开展针对性教学。借助平台,进一步深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帮助学校逐步形成适合本校的特色化智慧课堂学校。另一方面,提升创客课堂的融合互动。学校对师生开展培训活动,建立健全创客课堂相关机制模式,使教师尽快掌握基本操作流程,教师可将创课学堂中发布的微视频等资源直接导入到课堂中作为授课资料,可同屏推送到学生端,使学生无需看黑板也能时刻关注课堂动向。同时可在线即时推送小测验,学生作答一键上传,数据分析一目了然。针对作答数据分析结果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讲评,形式新颖,操作便捷,提高课堂效率。

五是共享资源中心。从种类繁多的教育类APP中筛选合适的在线课程平台,教师认真钻研,深入挖掘信息化教学资料中的优质资源,并组织教师利用平台发布自制的微课、慕课等资源,尝试探索优质资源的编辑、研发,以期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资源库。及时收集汇总在实际教学的经验、经典教学案例,建立学科交流中心,实现微课、教案、课件、检测等资源的分享与共享。(季德山)

上一条:兰山区“警校家”模式护佑学生出行安全 下一条:蒙阴:三项措施推动红色研学走深走实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