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区县采风>>正文

沂水县教体局扎实推进第一书记派驻村帮扶工作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4日  浏览次数:

沂水县教体局积极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帮助第一书记派驻地圈里乡靳家岔河村燃旺“三味真火”,树立正确发展方向,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强基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带来显著变化。

深化党群关系,用“文火”的韧度画出携手并进“同心圆”。现场办公谋发展。县教体局各级领导多次到村现场办公、走访调研,实地了解情况,倾听群众诉求,与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逐一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路径措施,协调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共计5大项12条,为该村配套民生事业帮扶资金10万元。走访调研察实况。按照“五必访 五必问”要求,县派第一书记在1个月时间内走访149户、393人,做到每户必到、一人不落,收集整理群众各类反馈意见、诉求40余条,全部纳入驻村工作要点。助推大政下基层。邀请县妇联、县师德师风宣讲团、县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组等单位和团体,到派驻村所在学校——圈里乡岔河小学开展亲子阅读指导、师德师风教育、教师培训提升等活动5次,累计参与600多人次,全力推动全环境立德树人、全民阅读等县域大政在基层一线走深走实走细。

抓基础设施建设,用“烈火”的速度推动民生实事“四大项”。建“桥”解民忧。在该村以西、浯河河道交汇处有一座滚水桥,处于东西主干道必经位置。每逢大雨,河水都会淹没桥梁,甚至冲到群众家里。为此协调相关部门,7月底启动新建大型桥梁工程,目前6处桥墩和桥面已经完成,正在安装护栏等附属结构,年底前将正式投入使用。修“路”利民行。该村主干道十几年来凹凸不平、破损严重,车辆通过时尘土飞扬、颠簸摇摆,修路成为群众期盼多年的大事要事。为此协助村集体统筹资金10万元,将2公里主干道高标准改造成沥青硬化路面,工程于近期启动,目前正在挖掘平整路面,年底前可正式通行,全村群众从此拥有平稳便捷干净的交通环境。盖“屋”遂民愿。该村三十多年来一直租用民房办公,空间狭小、功能单一,每年还要支付租金两千元。为此协调争取资金20多万元,新建村办公室一座,目前房屋主体工程已完成,后期将同步配套图书刊物和体育器材,明年年初正式投入使用,成为集办公、阅读、运动等多功能一体的综合活动场所。筑“堤”保民安。在该村主干道南侧、浯河北岸新建沿河大堤一座,该堤高4米、长10米,年底前建成后,将极大降低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有效保护沿河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探索致富渠道,用“明火”的亮度照出乡村振兴“产业路”。产业定位“准”。村庄要发展,产业是关键。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并与村“两委”和群众反复商讨,确定将小米作为党员领办合作社主打产业。小米对土质要求不高,所需人工少,种植技术成熟,病虫害风险小,非常符合该村年轻劳动力匮乏、土地比较贫瘠、无现代种植技术的现状。种植标准“高”。通过党员和种植大户引领、群众自愿参与方式,平整出优质土地100亩。小米采用人工有机方式种植,全程施用农家肥,坚决杜绝农药,可为消费者提供出无污染、无毒害、安全优质放心的农产品。经济效益“好”。经县教体局协调帮扶,合作社出产的小米将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主要销往全县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供需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亩可实现增收500-1000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市场广阔稳定,经济效益可观,形成群众争相参与的热潮。(谭永国)

上一条:临沭县“三维同心”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长效发展 下一条:临沭县创新思路统筹推进教育资源优化布局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