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制度创新、立体防控、群防群治”为抓手,健全责任体系、强化宣传教育、筑牢水域防线,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尽责、家庭参与、社会协同的未成年学生防溺水工作体系。
一是聚焦制度创新,全面建强工作阵地。坚持全员参与,打造群防群治工作格局。完善三级联动责任体系。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安全工作体系,完善风险预警、研判会商、联合督查、应急处置等制度,推动学生溺水防控体系化。莒南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防溺水工作,召开全县未成年学生防溺水工作会议2次,分析研判防溺水风险形势。建设四位一体工作格局。健全政府、部门、学校、家庭“四位一体”工作格局,实现了学校“教育人”、家长“看住人”、部门“管住水”、政府“督办好”的工作机制。制定印发《县校安委成员单位安全职责分工》,明确相关部门、镇街职责范围。下发《暑期防溺水提醒函》,督促做好假期防溺水工作。建立动真碰硬督查体制。健全“现场检查-现场反馈-限期整改-适时回看”督导机制,采取“四不两直”、暗访等方式,到各镇街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督查情况通报至县级有关领导,确保督导取得实效。
二是聚焦氛围营造,全面发动宣传攻势。坚持教育为先,建强全方位宣传教育阵地。落实防溺水教育机制。在全县学校开展“同心防溺水”专项行动,利用1530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方式,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安全教育。组织召开主题班会3000余节,观看警示片200余场次。联合红十字会、县应急管理局、救援志愿服务队等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和应急救护知识技能专题培训进校园活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发挥融媒体矩阵作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全面开展防溺水主题宣传教育。制作《防溺水快板歌》《防溺水手指操》等宣传视频,常态化发布防溺水警示教育提醒和视频,有效防范和遏制了溺水事件的发生。畅通家校社沟通渠道。在公众号开展“校园安全”专栏,利用微信群等推送防溺水安全提示,印制《致家长朋友关于防溺水工作的一封信》,发放到每一名学生家长,督促其切实负起监护责任。开展防溺水“青春护航”行动,成立镇街防溺水宣传队伍,到农村大集、村居社区人员密集处进行防溺水知识宣传;联系县融媒体和重点水域管理部门拍摄宣传教育视频,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不断提升社会群众防溺水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未成年学生防溺水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是聚焦三防建设,全面筑牢水域防线。坚持防字当头,构筑全链条立体防控体系。完善物防,构建水域“隔离带”。每年组织各镇街、有关部门对全县河流、塘坝、水库等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完善的“县、镇、村”三级水域信息台账,落实水域包保责任制。同时在重点水域设立安全隔离带,防护网,警示标志,竹竿、救生圈等救援物资,公布求助电话,强化“物防”作用。全县各重点水域共设立警示牌3889个,安装防护设施1720处,配备救援物资12617件,宣传横幅4300余条。强化技防,构建安全“警戒线”。依托“雪亮工程”,加强防溺水智能化平台建设,在重点水域安装300个高空瞭望探头、1200个具有绊线报警功能的高清监控探头和智能喊话广播等,构建防溺水智能化防控体系。通过“雪亮工程”平台,利用监控摄像头对危险水域进行24小时智能监控,即时播报,形成覆盖危险水域监控网。录制防溺水宣传音频,每天早中晚饭后利用村庄大喇叭进行循环播放宣传;利用宣传车、环卫车在人流密集区循环播放防溺水安全提醒。今年以来,全县共宣传播放防溺水音频15万余次。突出人防,丰富水域“巡逻员”。严格落实巡查制度,明确镇街、部门属地责任,对水库、河道、池塘等危险水域实行网格化巡查管理,坚持节假日必巡、高温天气必巡、网红打卡地必巡“三个必巡”原则,及时发现、制止、劝离近水人员,确保看人、管水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