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以“教联体”为纽带,整合多部门资源,创新教育活动形式,通过家校协同、馆教协作、社教同频、警校合作四大路径,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四位一体的暑期育人生态圈,为青少年打造了一个安全、充实、有意义的成长空间。

一、家校协同:三代共育筑牢家庭基石。深化“牵手三代共育”机制,以“暑期家庭成长计划”为抓手,推动祖辈、父辈、子辈共同参与家庭教育,及时召开线上家长会,分享科学育儿、亲子沟通方法和假期学习建议,督促指导家长学生有效进行体质锻炼、阅读学习,和谐了亲子关系,丰富了儿童的假期生活。依托家长学校等家校社共育阵地,深入沙沟镇、四十里堡镇、马站镇等乡镇开展暑期家庭教育专题公益讲座5场,惠及家长1200多名;推出“秋之果”家庭教育系列活动,关注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成立“沂家和美”家庭教育指导团,进驻社区家长学校,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精准化的家庭家教家风指导服务,累计覆盖社区家长、儿童700余人。联合县融媒体中心,线上开展“家有中学新生,父母这样做”专家访谈,助力家长与孩子共同迎接成长新阶段,线上观看人数达9346人次;在“沂水教育”线上专题推送“润心赋能过暑假”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微课8节,积极宣传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知识。
二、馆教协作:科学教育点亮暑期成长。依托科技馆、社区科普馆等阵地,推出“暑期科学探索计划”,将科普教育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定期开展“科学小课堂”“健康科普进社区”“科普大篷车进社区”等品牌活动,组织科普公益实践,丰富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液氮实验”“魔法变色果”等趣味实验,带来生动的科普实践体验,激发青少年探索科学的兴趣,累计覆盖中小学生1000余人次。积极搭建各类科技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竞赛、全国青少年AILD智能设计大赛等大型科普赛事,以赛促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依托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开展暑假“青鸟课堂”“青年志愿者荐书”等活动,涵盖护眼常识、节气知识、传统文化、儿童手工等,让科学与文化光芒照亮童心,目前已累计开展3期。
三、社教同频:社区实践拓展成长空间。积极构建“社区—学校—家庭”联动机制,将社区打造成暑期育人“第二课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区家长学校,开设书法、绘画、编程等课程,全面开展文化传承、非遗手造、心理关爱、亲子阅读等未成年人志愿服务活动,解决家长暑期“看护难”问题,龙家圈街道中山村儿童成长助力站、高庄镇门庄村暖心助苗学屋已成为全县社区家长学校样板。充分利用暑期返乡大学生资源,招募返乡优秀大学生深入基层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分享成长心得,助力学生暑期成长。如泉庄镇发挥大学生实践团作用,推出“爱国主义教育、趣味科学实验、暑期安全教育、快乐英语”四堂课,为乡村儿童带来充实温暖的夏日时光;富官庄镇开展“青春归巢献热忱 文明实践报家乡”主题活动,有力解决辖区内孩子暑期学习无人辅导的问题。暑期期间,全县共开展社区教育实践活动230余场,参与学生2000余人次,形成“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的生动局面。
四、警校共育:安全护航守护成长净土。针对暑期安全风险,主动建立“警校家”联动防护网,组织中小学生走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消防救援站,开展“暑假第一课”法治教育活动、“沉浸式”消防安全活动,提高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和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全链条开展“飙车炸街”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打击整治,进一步增强广大青少年交通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有力维护公共秩序和道路交通安全。配发战术背心、救生衣等防溺水设备2100余件,将重点水域纳入派出所日常巡逻路线,强化管控,联合村委、学校、家长组建巡查队,开展常态化巡防,及时发现并制止危险行为,全力降低溺水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