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78085680/jyj/2024-0000016 公开目录 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临沂市教育局 发布日期 2023-06-2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  题 负责人解读 |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市政府总督学李守贵解读《关于加快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
负责人解读 |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市政府总督学李守贵解读《关于加快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

日前,临沂市教育局等6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市政府总督学李守贵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政行企校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作,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

问:加快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实施背景是什么?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创新提出了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制度设计。2023年5月,山东省教育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对接区域发展需求,依托产业园区,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根据省里部署安排,临沂市结合实际,由市教育局等6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覆盖市域和各县区的“4+N”发展布局,赋能市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问:加快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产教融合为主线,统筹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各方资源,在全市各产业园区建设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产教联合体,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汇聚发展新动能、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产教资源匹配、供需对接、双向互促的新格局,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问:加快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立足临沂实际,用1年左右的时间,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沂河新区(国家级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临沂商城,重点建设4个市域产教联合体,积极培育和建设国家级、省级联合体。会同济宁、枣庄、菏泽3市共同建设鲁南经济圈产教联合体,提高对经济圈内重大产业与教育布局、产教资源对接、区域联动发展的话语权。

问:加快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答:共有六项重点任务。

一是合理布局规划。依托产教资源相对集聚的产业园区,围绕区域优势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集群,科学确定建设领域和功能任务,绘制产教对接图谱,统筹推进人才培养与招聘、职业能力培训、技术研发服务、成果转移转化推广及创新创业孵化器等。

二是建立运行机制。联合体实行政府主导、校企主体、多元参与、实体化运行。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制定联合体章程,拟定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设立秘书处(办公室)及相关执行机构,明确任务分工、权利义务等,做到产权明晰、组织完备、机制健全、运行高效。

三是共享信息资源。建立大数据平台,联合体内企业、院校数据统一入库,汇聚企业需求、人力资源、技术研发、校企合作等信息,促进产教需求精准对接。定期开展专业和产业匹配度监测,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引导院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强化特色专业群建设,促进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紧密对接。组织成员单位开展人才供需对接活动,提升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创业比例。

四是共建实践中心。对标产业发展前沿,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以及企业员工培训、产品中试、工艺改进、技术研发等。

五是协同培养人才。各类主体联合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商培养方案、共组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同实施学业考核评价,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联合体成员单位共建产业学院,广泛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岗位成才的中国特色学徒制。规模以上企业应按照职工总数2%安排岗位,接受学生来企实习实训和教师岗位实践。联合制订培训规划,支持联合体内院校积极承接企业员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创新培训,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共享员工”培训服务,提升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支持联合体内中职、高职高专、本科学校在适合的专业领域合作分段培养或贯通培养学生,鼓励普通本科高校招收符合条件的中高职毕业生和企业一线优秀员工就读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机制,鼓励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六是赋能科研创新。围绕技术创新链条优化资源配置,联合体内高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优势互补,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促进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产业化。对接产业发展需要,列出技术攻关的重点领域,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企业出题、院校答题,促进技术创新、工艺改进、产品升级,解决实际生产问题。鼓励各主体联合开展教育教学成果、创新创业实践成果、科技创新成果等申报工作。

  
关闭
分享